茶炊
注音
ㄔㄚˊ ㄔㄨㄟ
词语释义
一种烧水器具。
词语解释
茶汤壶。一种金属制,有两层壁,四围灌水,在中间著火的烧水壶。亦泛指烧水壶。
管桦 《烙饼》:“民兵连长已经烧开茶炊,一边泡茶,一边嚷嚷着。”
引证解释
⒈ 茶汤壶。一种金属制,有两层壁,四围灌水,在中间著火的烧水壶。亦泛指烧水壶。
引管桦《烙饼》:“民兵连长已经烧开茶炊,一边泡茶,一边嚷嚷着。”
茶炊的国语词典
一种烧水器具。用铜铁制成,具双层壁,于中间烧火,四周围装水,供沏茶时使用。
茶炊的网络释义
茶炊
茶炊造句
宴主或坐在茶炊旁饮茶,谈天说地,或围着一个大水烟袋轮流吸烟,欢度良辰。
研究藏族茶炊茶具,既可以从中透视藏族茶文化丰富的内容,又可以加深对藏族风俗习惯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
姑娘清亮的嗓音和茶炊沉思般的细微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像一条美丽的丝带在屋里萦绕回旋。
一位验证了这个俄国式茶炊文物的专家。
我们的茶炊总是放在第一间房里,而且茶总是由她斟的。
手脚灵便的老仆人打开路上用的食品箱,摆好茶桌,端来沸腾的茶炊。
一般的茶炊都是用铜制成的,为了保证铜制茶炊保持光泽,在喝完茶后,俄罗斯人往往用丝绒布将茶炊罩上。
老彼得脱下大衣,从架子上拿起茶炊。
藏族茶炊茶具艺术是该民族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茶树 。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灌木,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如:茶圃(种植茶树的园圃);茶户(栽茶的农户。也指茶商)
(2) 茶叶。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供泡取饮料用
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茶市(茶叶市场)
(4)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茶座(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指茶馆)
(6) 某些由蒸发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用品 。如:杏仁茶;面茶
(7) 某些饮料的名称 。如:奶茶
(8) 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 。如:三茶六礼;受茶;茶红(订婚时送的礼品,也叫“下茶”或“茶定”)
动词
饮茶;喝水 。如:茶话(饮茶谈话)
英文翻译
tea
方言集汇
◎ 粤语:caa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2 [梅县腔] ca2 [沙头角腔] ca2 [东莞腔] ca2 [海陆丰腔] ca2 [宝安腔] ca2 [陆丰腔] ca3 [客英字典] ca2 [客语拼音字汇] ca2
◎ 潮州话:dê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2 [梅县腔] ca2 [沙头角腔] ca2 [东莞腔] ca2 [海陆丰腔] ca2 [宝安腔] ca2 [陆丰腔] ca3 [客英字典] ca2 [客语拼音字汇] ca2
◎ 潮州话:d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火,吹省声。本义:烧火做饭) (2) 同本义 析骸而炊之。——《公羊传》 一人炊之。——《汉书·枚乘传》 先炊之属。——《史记·封禅书》。注:“先炊,古炊母之神也。”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杜甫《石壕吏》 (3) 又如:炊米(煮饭);炊人(厨子);炊妇(煮饭的妇人);吹家子(古代军中掌管炊事的人);吹沙成饭(比喻徒劳无功) (4) 烧火 。如:炊桂(柴薪少而难得,价值昂贵如桂。比喻生活环境艰难,日用品得之不易);炊骨(烧人骨) 英文翻译cook; meal
方言集汇◎ 粤语:ceoi1
◎ 客家话:[宝安腔] cui1 [客英字典] choi1 chui1 [陆丰腔] choi1 [东莞腔] cui1 [海陆丰腔] choi1 chui1 [梅县腔] chui1 choi1 [台湾四县腔] coi1 cui1 [客语拼音字汇] coi1 cui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