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蒺藜与荆棘。泛指杂草。语出《诗·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郑玄 笺:“茨,蒺藜。伐除蒺藜与棘。”《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盛林莽之秽,丰鹿兔之藪,伤害农功,地繁茨棘。” 宋 苏轼 《东坡八首》诗序:“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主人既不视,一任茨棘遮。”
喻困难的处境。
《后汉书·仲长统传》:“清絜之士,徒自苦於茨棘之閒,无所益损於风俗也。”
引证解释
⒈ 蒺藜与荆棘。泛指杂草。
引语出《诗·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郑玄笺:“茨,蒺藜。伐除蒺藜与棘。”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盛林莽之秽,丰鹿兔之藪,伤害农功,地繁茨棘。”
宋苏轼《东坡八首》诗序:“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
清唐孙华《治圃》诗之二:“主人既不视,一任茨棘遮。”
⒉ 喻困难的处境。
引《后汉书·仲长统传》:“清絜之士,徒自苦於茨棘之閒,无所益损於风俗也。”
茨棘的网络释义
茨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艸,次声。本义:用芦苇、茅草盖屋顶) 同本义
茨,以茅苇盖屋。——《说文》
环堵之室,茨以生草。——《庄子·让王》
名词
(1) 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茨宇(茅屋);茨竹(用茅草和竹子搭盖的房子);茨檐(茅舍,民房)
(3) 蒺藜
墙有茨,不可埽也。——《诗·鄘风·墙有茨》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诗·小雅·楚茨》
(4) 又如:茨门(茅草,芦苇所做的门);茨棘(茅草与荆棘。比喻荒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h1 zih1 [客英字典] cih1 zih1 [台湾四县腔] cih1 zih1 [梅县腔] ze2 [客语拼音字汇] ci4
◎ 潮州话:徐余3 徐余5 ,ce3 ce5(tshùr tshûr) [潮阳]cu3 cu5(tshù tshû)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茨 | 疾資 | 從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zii/dzi | dzʰ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朿(
)。“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2)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棘,小枣丛生者。——《说文》
實于丛棘。——《易·坎》
园有棘。——《诗·魏风·园有桃》
伐棘枣以为矜。——《淮南子·兵略》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
(3) 又如:棘薪(指酸枣树已长成薪柴)
(4) 泛指有芒刺的草木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荆棘丛生;披荆斩棘;棘针科(有棘刺的植物,荆棘丛);棘匕(枣木做的饭匙。匕:饭勺或羹匙);棘楚(即荆棘。有芒刺的草木)
(6) 解剖结构上的一种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 。如:额棘;髂棘
(7) 四轴海绵骨针,其中辐肋等长或近于等长
(8) 通“戟”。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与横击
子都拔棘以逐之。——《左传·隐公十一年》
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礼记·明堂位》
(9) 又如:棘门(宫门。即戟门。古代帝王宿处门口武士执戟或插戟于地守卫,称棘门)
(10) 中国地名
(11) 春秋鲁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肥城县南
(12) 春秋楚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永城县南
(13) 姓
形容词
(1) 棱角整饬,锋刃锐利
仁失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诗·小雅·斯干》
(2) 办事艰难
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唐· 刘知几《史通》
(3) 通“亟”。急切,急迫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大雅·文王有声》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诗·小雅·采薇》
(4) 通“瘠”。瘦弱;土地不肥沃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诗·桧风·素冠》
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吕氏春秋·任地篇》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t7 [宝安腔] git7 [梅县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海陆丰腔] g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殛 | 紀力 | 見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kik/kiok | k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