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粥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即茶粥。
晁载之 《续谈助》卷五引 唐 杨华 《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近 晋 宋 以降, 吴 人採其叶煑,是为茗粥。” 宋 苏轼 《绝句》之二:“偶与老僧煎茗粥,自携脩綆汲清泉。”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三:“忘忧代萱苏,破睡调茗粥。”参见“ 茶粥 ”。
引证解释
⒈ 即茶粥。参见“茶粥”。
引晁载之《续谈助》卷五引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 吴人採其叶煑,是为茗粥。”
宋苏轼《绝句》之二:“偶与老僧煎茗粥,自携脩綆汲清泉。”
清唐孙华《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三:“忘忧代萱苏,破睡调茗粥。”
茗粥的网络释义
茗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名声。本义:早采的为“茶”,晚采的为“茗”。后泛指茶)
(2) 同本义
晚采者为茗。——《封氏闻见记》
(3) 又如:茗纹(茶);茗旗(初生的茶芽);茗地(栽种茶树的地方);茗舌(茶芽。谓茶芽嫩如雀舌者);茗花(茶树开的花)
(4) 指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的饮料
泉而茗者(名词。用如动词:喝茶)。——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世说新语·纰漏》
渴饮茗汁。——《洛阳伽蓝记·正觉寺》
(5) 又如:茗谈(饮茶并小叙);茗汁(茶水);茗柯(指茶);茗饮(饮茶;茶)
形容词
假借为“酩”。酩酊,大醉的样子
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世说新语·任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miang2 men3 men2 [海陆丰腔] miang2 men2 men3 [客英字典] men3 miang2 men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men2 men3 [客语拼音字汇] men3 min2 [梅县腔] miang2
◎ 潮州话:毛英5 毛英2 ,mêng5 mêng2(mêng mé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茗 | 莫迥 | 明 | 青開 | 上聲 | 迥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mieŋ | mengx/menk |
详细解释
yù
动词
(1) 同“鬻”。卖
则使其贾粥之。——《周礼·巫马》
不粥祭器。——《礼记·曲礼下》
田里不粥。——《礼记·王制》
(2) 又
戎器不粥于市。
(3) 又如:粥画(卖画的)
(4) 养育
初俊羔助厥母粥。俊也者大也,粥也者养也。——《大戴礼记》
(5) 嫁出
请粥庶弟之母。——《礼记》。郑玄注:“粥,谓嫁之也。”
(6) 另见
zhōu
名词
(1) (形声。字本作“鬻”。从鬻(古文“鬲”字),米声。鬲,古烹饪器。本义:稀饭) 同本义
粥,驙也。——《广雅》
驙粥之食。——《礼记·檀弓》。疏:“厚曰驙,稀曰粥。”
崇为客作豆粥。——《晋书·石崇传》
恃粥耳。——《战国策·赵策》
粥以糊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粥饭僧(只吃粥饭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粥鼓(谓僧寺集众食粥时击鼓);弱饧(甜粥)
形容词
(1) 柔弱的样子 。如: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又指鸡相呼声)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海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育 | 余六 | 以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jĭuk | j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