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柯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茗艼。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简文 云: 刘尹 茗柯有实理。” 刘孝标 注:“柯,一作朾。”参见“ 茗艼 ”。
指茶。
清 朱彝尊 《洞仙歌·橄榄》词:“更忆夜阑时,配取茗柯,消残醉,满倾坛盏。”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卷上:“予曾得其( 许次紓 )所著《茶疏》一卷……凡三十六条,深得茗柯至理,与 陆羽 《茶经》相表里。”
引证解释
⒈ 犹茗艼。参见“茗艼”。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简文云:刘尹茗柯有实理。”
刘孝标注:“柯,一作朾。”
⒉ 指茶。
引清朱彝尊《洞仙歌·橄榄》词:“更忆夜阑时,配取茗柯,消残醉,满倾坛盏。”
清厉鹗《东城杂记》卷上:“予曾得其( 许次紓 )所著《茶疏》一卷……凡三十六条,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名声。本义:早采的为“茶”,晚采的为“茗”。后泛指茶)
(2) 同本义
晚采者为茗。——《封氏闻见记》
(3) 又如:茗纹(茶);茗旗(初生的茶芽);茗地(栽种茶树的地方);茗舌(茶芽。谓茶芽嫩如雀舌者);茗花(茶树开的花)
(4) 指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的饮料
泉而茗者(名词。用如动词:喝茶)。——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世说新语·纰漏》
渴饮茗汁。——《洛阳伽蓝记·正觉寺》
(5) 又如:茗谈(饮茶并小叙);茗汁(茶水);茗柯(指茶);茗饮(饮茶;茶)
形容词
假借为“酩”。酩酊,大醉的样子
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世说新语·任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miang2 men3 men2 [海陆丰腔] miang2 men2 men3 [客英字典] men3 miang2 men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men2 men3 [客语拼音字汇] men3 min2 [梅县腔] miang2
◎ 潮州话:毛英5 毛英2 ,mêng5 mêng2(mêng mé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茗 | 莫迥 | 明 | 青開 | 上聲 | 迥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mieŋ | mengx/men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2) 同本义
柯,斧柄也。——《说文》
柯,柄也。——《广雅》
今若大其柯。——《国语·晋语》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
(3) 又如:柯斧(喻法规);柯长三尺
(4) 古长三尺之称。引申为法则
柯,法也。——《尔雅》
(5) 又如:柯亭(法则、法度)
(6) 树枝
横柯上蔽。——《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柯枝(枝条);柯条(枝条);柯叶(枝叶);柯干(枝干)
(8) 柯属植物的泛称。常绿乔木,实为长卵形,外有硬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o1 [海陆丰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沙头角腔] h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宝安腔] ko1
◎ 潮州话:ko1(kho) <姓>gua1(kua)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歌 | 古俄 | 見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kɑ | 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