茔葬
繁体
塋葬
注音
一ㄥˊ ㄗㄤˋ
词语释义
犹丧葬。
词语解释
犹丧葬。
《元典章·刑部四·过失杀》:“拟於 丁五儿 名下追 中统 钞五定,给付苦主,充塋葬之资。”
引证解释
⒈ 犹丧葬。
引《元典章·刑部四·过失杀》:“拟於丁五儿名下追中统钞五定,给付苦主,充塋葬之资。”
茔葬的网络释义
茔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荧(
)省声。本义:墓地)(2) 同本义
茔,墓也。——《说文》
茔,墓地。——《玉篇》
茔,葬地也。——《广雅》
赐茔杜东。——《汉书·张安世传》。注:“冢地也。”
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赋贫民。——《汉书》
(3) 又如:茔树(墓地上的树木,多为松柏等)
(4) 坟
先茔在杭。——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用黄土封茔;茔户(受官府之命专事看守坟茔的民户);茔墓(坟墓)
动词
(1) 埋葬
未欲茔于他山,就瘗于西垒之根。——宋· 侯延庆《退斋笔录》
(2) 又如:茔葬(丧葬)
英文翻译
grave, tomb, cemetery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潮州话:iong5(îong) [揭阳、潮阳]uêng5(ûeng) [澄海]êng5(êng)
◎ 潮州话:iong5(îong) [揭阳、潮阳]uêng5(ûeng) [澄海]êng5(ê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
)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2) 同本义
葬,臧也。——《说文》
葬也者,藏也。——《礼记·檀弓》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荀子·礼论》
赐钱二百万以葬。——《汉书·李广苏建传》
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而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衣冠葬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葬堂(为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处置死者遗骨的一种方式);葬式(葬礼);葬虞(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
(4) 泛指处理尸体的方式 。如:火葬;海葬
英文翻译
bury, i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5 [东莞腔] zong5 [沙头角腔] zong5 [陆丰腔] zong5 [台湾四县腔] zong5 [客英字典] zong5 [宝安腔] zong5 [客语拼音字汇] zong4 [梅县腔] zong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5 [东莞腔] zong5 [沙头角腔] zong5 [陆丰腔] zong5 [台湾四县腔] zong5 [客英字典] zong5 [宝安腔] zong5 [客语拼音字汇] zong4 [梅县腔] z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二宕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葬 | 則浪 | 精 | 唐開 | 去聲 | 漾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cangh/zanq | ts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