茈姜

zǐ jiāng [ zi jiang]
繁体 茈薑
注音 ㄗˇ ㄐ一ㄤ

词语释义

即紫姜。嫩姜。

词语解释

  1. 即紫姜。嫩姜。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茈薑蘘荷,葴橙若蓀。”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揖 曰:“子薑也。” 宋 杨万里 《牵牛花》诗:“浪言偷得星桥巧,只解冰盘染茈薑。”

引证解释

⒈ 即紫姜。嫩姜。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茈薑蘘荷,葴橙若蓀。”
司马贞索隐引张揖曰:“子薑也。”
宋杨万里《牵牛花》诗:“浪言偷得星桥巧,只解冰盘染茈薑。”

茈姜的网络释义

茈姜

  • 1.即紫姜。嫩姜。
  • : 茈 zǐ 〔茈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椭圆形,茎叶有细毛,夏季开白色小花,根皮紫色,可入药,亦可作?
  • : 姜 jiāng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黄色,味辣,可供调味用,亦可入药:生姜。姜汤。 姓。 笔画数:9
  • 汉字详情

    zǐ,cí [zi,ci]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HXB
    五行:
    仓颉: TYMP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1) ——见“凫茈”( fúcí):荸荠

    (2) 另见

    名词

    (1) 茈草

    茈,茈草也。从草,此声。——《说文》

    藐茈草。——《尔雅》。注:“可以染紫。”

    劳山多茈草。——《山海经·西山经》

    (2) 可作紫色染料(即紫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暗紫色,含紫草素,可作染料,也可药用。)如:茈萁(草名。一种蕨类植物)

    形容词

    (1) 紫色。通“紫”

    练纂茈之于莱纯锱。——《管子·轻重丁》

    茈姜蘘荷。——司马相如《上林赋》

    其中多茈羸。——《山海经》。郝懿行疏:“羸当为蠃,字之讹;茈蠃,紫色蠃也。”

    (2) 又如:茈姜(初生的嫩姜,都有紫色的芽,所以叫“茈姜”);茈蠃(紫色的螺)

    (3) 另见

    英文翻译

    a plant yielding a red dy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i4 ci2 ci4 z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疾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zie/dzietsĭe
    jiāng [jiang]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UG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GV
    四角: 804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羊声。本义:水名。姜水)

    (2) 同本义

    岐水经 姜氏城为 姜水。——《水经注·渭水》注

    黄帝以 姬水成, 炎帝以 姜水成。——《国语》

    (3) 姓

    姜,神农居 姜水,以为姓。——《说文》

    (4) 又如:姜太公钓鱼(姜子牙世称姜太公,即吕尚。曾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齐侯。传说姜子牙在渭水边钓鱼的时候,钓绳端的直钓不设饵。歇后用法,愿者上钩,指事情出于自愿)

    (5) ∶通“咧”。强 。如:姜姜(逞强争斗的样子。)姜:通“咧”

    名词

    (1) 生姜

    楠梓姜桂。——《史记·货殖列传》

    (2) 一种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Zingiber officinate ),作一年生栽培。须根不发达,根茎肥大,呈不规则块状,灰白或黄色,有辛辣味,可作蔬菜、调料,亦入药

    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

    英文翻译

    surname; ginger

    方言集汇

    ◎ 粤语:goeng1
    ◎ 客家话:[梅县腔] giong1 [宝安腔] g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ong1 [台湾四县腔] giong1 [客英字典] giong1 [海陆丰腔] giong1 [陆丰腔] giong1
    ◎ 潮州话:〈姓〉giang1(kiang) , gien1/gion1(kie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kiangk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