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家世惊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范冰冰个人简介
范冰冰,1981年9月16日生于山东青岛,电影演员、歌手,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1996年参演电视剧《女强人》。1998年主演电视剧《还珠格格》系列成名,2001年起投身大银幕。
2004年凭借电影《手机》获得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2005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刚刚开始》;同年主演电影《墨攻》。2007年,参演电影《心中有鬼》获得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同年凭借电影《苹果》获得第4届欧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2009年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2010年登上纽约时代广场户外大屏幕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片;2011年主演李玉执导的电影《观音山》荣获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入选《环球时报》“最受全球关注文化人物”前五强,同年主演陈凯歌执导的古装电影《赵氏孤儿》。2011年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
2013、2014、2015连续三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榜首,成为首位蝉联三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一名的中国女星。
2013年凭借电影《二次曝光》获得第9届华鼎奖中国电影最佳女主角奖,凭借同名电影歌曲《一夜惊喜》获得首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同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好莱坞报道授予范冰冰年度最佳国际艺人奖。2014年参演的美国动作片《X战警:逆转未来》全球上映,同年登上美国《Vogue》封面;主演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成为中国首部网络点击量超过100亿的电视剧。
2015年范冰冰与成龙主演的好莱坞电影《跨境追捕》即将上映。
范冰冰的爷爷
范冰冰的爷爷是海军航空兵的高级将领,在军中担任要职。(又一说北海舰队的司令)
范冰冰的爸爸
范冰冰的爸爸是海军文工团的歌手。
范冰冰的妈妈——张传美
范妈妈曾是知名舞蹈演员,后来成为烟台港务局的文化干部。在《还珠格格》播出之后,范妈妈当起了范爷的经纪人,帮她打理大小事务,直到王京花签下范爷,这种状况才结束。范妈妈还在帮忙打理范冰冰工作室的事务,包括公司财政大权都是由范妈妈掌握。现在范妈妈是范冰冰影视艺术培训学校校长。
范冰冰的弟弟——范丞丞
范丞丞,男,2000年出生。演员范冰冰的弟弟,范冰冰参加柏林电影节时,范丞丞随全家都出席了电影节的活动现场。
范冰冰男友——李晨
李晨其实在牵手范冰冰之前,曾与张馨予有过一段恋情,不过两人没有相处多久就因性格不合分道扬镳,还与李小璐曾传出过绯闻。那么李晨究竟是如何征服这些女星的呢!凭借帅气的外在形象与演艺圈子的名气,李晨的财力也是非常深厚的,据网传李晨每半年就会换掉一部跑车,对豪车的喜爱可以用痴迷来概括,名下也有多套房产,身价被曝有十多个亿。年仅只有36岁的李晨却拥有如此庞大的身价,着实令同龄人羡慕不已。
李晨不仅拥有深厚的军人背景关系,而且还演艺界有名的演员,又是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的名人,年纪轻轻都拥有十多亿的身价。帅气的外形,实力派的演技相信李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大的成就。而与范冰冰的牵手,二人可以说是独霸娱乐圈焦点了,李晨深厚的实力加上“话题女王”范冰冰的辅佐,整个娱乐圈都很难遇到强劲的敌手,李晨以后的身家背景一定会吓傻众人的。
其实截至到目前李晨父母依旧是神秘的人物,除了被曝是军人背景其他再无任何的消息,对于娱乐圈知名的演员,又有几个能逃出八卦圈子的耳目。李晨不仅在圈子力有名气,更有深厚的有财力。而出道至今没有任何的被“潜规则”绯闻,这也足以证明李晨深厚的背景关系非一般人,而背后支持的神秘靠山也能吓傻众人。
范冰冰曾自认豪门
早前范冰冰接受采访,被问到“你相信那种嫁入豪门的感情吗?”范冰冰豪气回答:我没有想嫁入豪门,我就是豪门!
盘点家世显赫的明星们
■林峰:祖父林梦飞(国民党少将)
林峰,TVB当红小生。祖父林梦飞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国民党少将,曾任福建省第四专署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等职。解放后,历任民革第六、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监委常委,第六、第七届省政协副主席。
林峰的父亲是有“厦门李嘉诚”之称的林华国,现为诺林(厦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担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香港厦门联谊总会名誉会长、厦门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刘若英:祖父刘咏尧(国民党陆军上将)
刘若英,1970年出生于台北市,祖籍湖南醴陵,知名歌手、演员。曾推出《很爱很爱你》、《年华》等热销音乐专辑,同时以影片《少女小渔》、《夜奔》、《候鸟》等作品扬名影坛。刘若英出身军人世家,祖父刘咏尧,黄埔军校一期,籍贯湖南省醴陵县,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国民党陆军上将,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代理部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刘若英的父亲则是海军舰长退役。
■王祖贤:曾祖父王仁峰(曾追随孙中山)
王祖贤,演员。王祖贤中学时凭借电影《今年的湖畔会很冷》获得金马奖三项提名,其他影视作品有:《倩女幽魂》、《游园惊梦》、《美丽上海》。之后,她潜心学佛,留居加国至今。其曾祖父王仁峰,则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者,参加了“同盟会”,金陵举事前,为制弹药失左臂,人称“王一手”。早年入军统,受到胡适严训,师从章太炎和戴笠,后则致力于教育事业。
■关之琳:祖父关麟征(黄埔军校校长)
关之琳,演员,有“香港第一美女”之称,出演过《黄飞鸿》《冒险王》等诸多影视作品。爷爷关麟征是黄埔军校继蒋介石后的第二任校长,在国民党中官至陆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关麟征领导官兵参加过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蒋介石曾赞扬:"军队如果都像五十二军(关麟征部)那样作战坚强,打败倭寇军队是不成问题的。"1949年后,关麟征移居香港,蒋介石、蒋经国数次邀其至台湾许以高官厚禄,均谢绝。
■冯巩:曾祖父冯国璋
冯巩,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冯巩的曾祖父是冯国璋,北洋三杰之一,直系军阀的创始者,1917年出任代理大总统。冯巩的祖父冯家遇,是冯国璋的第三子,留学德国,立志实业救国,回国后创办了东方油漆厂等多种实业,对发展天津的民族工业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临终前,他将全部资产自愿地交给人民政府。
■许绍雄:姑父鲁迅
许绍雄,TVB艺人,曾参演多部电视剧及电影,多数饰配角,被誉为“绿叶王”。他的家世显赫,太公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官拜一品,获赐可在宫中骑马。姑妈是鲁迅夫人许广平,而他就算是鲁迅的侄子,叔公许崇智是有份创立黄埔军校的粤军总司令,另一位叔公许崇清则为广州前教育局长。甚至香港的富豪、李嘉欣的老公许晋亨其实和许绍雄也是亲戚,因此许绍雄“一不小心”也和李嘉欣成了亲戚。
■叶大鹰:祖父叶挺将军
叶大鹰,导演,曾执导的影视作品包括《红樱桃》,《红色恋人》等。叶大鹰是叶挺将军的长孙。叶挺将军带领的独立团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抗日战争中他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抗战胜利后叶挺因回延安的飞机失事而遇难。叶大鹰的父亲是叶挺将军次子叶正明,在某研究所工作,而他的伯父叶正大原是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黄大炜:外公是张学良五弟张学森
黄大炜,歌手。发行专辑:《David黄》、《让每个人都心碎》、《手下留情》。黄大炜的外公是张学良将军的五弟张学森,母亲是全国政协委员张闾蘅。张学良将军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联共抗日。晚年,张学良一直由张学森和张闾蘅照顾,由于子女都不在身边,张学良很多事情都由张闾蘅在打理,张学良将军就认这个侄女作干女儿。
■周采芹:父亲周信芳(京剧大师)
周采芹,演员,在李少红版《红楼梦》中饰演贾母。她的父亲周信芳是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继谭、汪、孙三大老生流派之后,受到广大观众热爱的一个新流派——“麒派”的创始人,艺名“麒麟童”,与梅兰芳齐名,更曾与之同台演出。周采芹的母亲裘丽琳是上海滩著名的名媛,她的弟弟周英华是Mr. Chow餐厅的创办人。
■张小燕:表姨妈张爱玲
张小燕,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在娱乐界与张菲、胡瓜、吴宗宪被合称为“三王一后”,多次获“金钟奖”。张爱玲的母亲与张小燕的外公是龙凤胎,分别叫黄素莹(又名黄逸梵)和黄定柱。也就是说,张爱玲就是张小燕的表姨妈。张小燕透露,张爱玲儿童时期几乎都在张小燕外公家里度过,张小燕和表姨妈张爱玲在1961年,也就是张爱玲唯一一次到台湾时,两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黄圣依:舅舅吴敬琏(经济学家)
黄圣依,演员,影视作品有:《功夫》《爱情呼叫转移》、《天仙配》《红苹果乐园》等。黄圣依的家世透着浓郁的学术和文艺氛围,黄圣依的父亲是归国教授,族人里有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而母亲邓女士是资深文学编辑,邓女士的姑妈邓季惺,姑爹陈铭德,两人是《新民晚报》的创始人。邓季惺前夫是吴竹似,也是《新民晚报》创始人之一,两人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吴敬琏,算起来就是黄圣依的舅舅了。
■王皓:姨姥姥贺子珍(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
王皓,台湾演员,曾经在电视剧《怀玉格格》中饰演吴应熊。他姥姥的姐姐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贺子珍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永新县委、吉安县委妇委书记。建国后,任杭州市妇联主任,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逝世,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王力宏:爷爷奶奶 舅公姑爷表叔全是名人
王力宏的家世可不得了,且听娓娓道来:外曾祖父:许凤藻(1891—1953),天津人,为中国知名的海军将领曾有功于武昌首义,并受国父孙中山先生接见题字:“闻鸡起舞”。奶奶:许留芬,许凤藻将军长女,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任职台北商专的会统科主任,经济学讲师,着有《会计学原理》、《英汉汉英会计学辞典》等。至今该校仍设有"许留芬赔偿金"。
舅公:许乌云(力宏奶奶的兄弟)台大历史系,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是着名的史学家,在中国社会史、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造诣精深,誉满海内外。现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当今最着名的华人文科学者之一。姑爷:李摸,也就是力宏的表叔李建复的父亲,西南联大法律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是着名法学家。表叔:李建复,《龙的传人》的原唱者,着名民歌手音乐人,现在任职跨国网络公司雅虎(Yahoo)亚洲区事业发展总监。
■叶向真:父亲叶剑英
叶向真,笔名凌子,叶剑英的二女儿。她执导的影片《原野》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世界最优秀影片推荐”的荣誉,并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一任丈夫是著名钢琴家刘诗昆;现任丈夫是摄影师罗丹。父亲叶剑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
■秦汉:父亲孙元良(国民党高级将领)
秦汉,本名孙祥钟,曾演出多部琼瑶作品,在三厅电影时代,与秦祥林、林青霞和林凤娇合称“二秦二林”。影视作品有:《汪洋中的一条船》、《庭院深深》等。他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名将孙元良。孙元良和刘若英的祖父、关之琳的祖父关麟征都是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13兵团司令官,国民党第88师师长。孙元良的叔父孙震也是国民党高级将领,1949年去台。
■谢飞:父亲谢觉哉(前全国政协副主席)
谢飞,导演,代表作电影《香魂女》,1993年和李安的《喜宴》同获金熊奖。他的父亲是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谢觉哉。谢觉哉曾主持和参加起草了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 《土地法》等法令和条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
■英达:父亲英若诚(前文化部部长)
英达,娱乐圈多栖,导演、演员、主持人三位一体。《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的成功,令英达奠定了中国情景喜剧掌门人的地位,继而他又推出《东北一家人》、《相约青春》等系列喜剧。英达的父亲是前文化部部长英若诚,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他的祖父英敛之是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家,曾创立《大公报》,后又创办了辅仁大学。
■耿乐:爷爷张仃(著名画家、国徽的创意者)
耿乐,演员,197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因为出演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拍摄的其它影视剧如《开往春天的地铁》、《天一生水》也都收到了很多好评。耿乐的爷爷是今年2月去世的中国著名画家张仃,他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创意者。
■蔡康永:父亲蔡天铎(为蒋介石提供专轮)
蔡康永,台湾著名主持人、作家。主持《康熙来了》等众多节目,曾连续4届主持金马奖颁奖典礼,曾出版多本散文著作:《痛快日记》、《LA流浪记》和《那些男孩教我的事》等。2002年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父亲蔡天铎是台湾知名律师,1949年前还曾在上海经营过轮船公司,是1949年沉没的著名豪华客轮太平轮的船主。显赫一时,常为蒋介石提供专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笵(
)省声。本义:古代遇大事出车,先辗过祭坛及祭牲的一种祭祀活动,祭路神)(2) 同本义
(3) 假借为笵。法则
範,法也。範,常也。——《尔雅》
吾为之範我驰驱。——《孟子》。注:“法也。”
(4) 又如:范防(防范);范轨(法则,模范)
(5) 典范
宇文新州之懿范。——王勃《滕王阁序》
(6) 又如:规范;示范;范轨(模范,法则);范型(典型,范例)
(7) 模子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仍密布字印,满铁苑为一板。——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8) 又如:铁范;钱范;铜范;范金合土(用模子浇铸金属和泥)
动词
(1) 用模子浇铸,引申纳入规范
范金合土。——《礼记·礼运》
(2) 又如:范型(使合乎某种模式);范溶(铸造器物);范铜(铸铜)
(3) 效法;取法
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孟子·滕文公》
(4) 又如:范水模山(喻效法模仿他人);范围(效法)
名词
(1) 草名
范,草也。——《说文》
(2) 蜂
范则冠而蝉有婑。——《礼记·檀弓下》
(3) 县名。汉置,属东郡。今仍为县。原属山东省。1964年划归河南省
(4) 通“笵”。型范。俗称模子。如:范金(用模子浇铸金属品)
(5)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m5 [宝安腔] fam5 [海陆丰腔] fam6 [陆丰腔] fam6 [客英字典] fam5 [东莞腔] fam3 [客语拼音字汇] fam4 [梅县腔] fa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范 | 防錽 | 並 | 凡 | 上聲 | 豏 | 合口三等 | 咸 | 凡 | bʰĭwɐm | byamx/bvaa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动词
(1) 结冰,冻结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形容词
(1) 冷,凉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en1 [客英字典]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海陆丰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东莞腔] be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冫 | 筆陵 | 幫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ping/piong | pĭə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动词
(1) 结冰,冻结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形容词
(1) 冷,凉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en1 [客英字典]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海陆丰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东莞腔] be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冫 | 筆陵 | 幫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ping/piong | pĭəŋ |
详细解释
jiā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
),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2) 同本义
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
家人内也。——《易·杂卦传》
上地家七人。——《周礼·小司徒》。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夙夜浚明有家。——《书·皋谟》
开国承家。——《易·师》
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诗·周南·桃夭》注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3) 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 又如:家堂(正屋中间的堂屋);家所(家居处所);家堂菩萨(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家第(家宅;私邸);家间(家里;家中)。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如: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所长在家主持工作
(5) 家庭,人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墨子·尚同下》
家半三军。——《国语·晋语》
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四》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家绘像祀之。——《明史》
(6) 又如:养家;持家;安家;家第(对对方家庭的敬称);家数(家族;武艺招数、招式);家庙(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家缘(家业,家产);家私(家产);家赀(家私财产);家计(家业,家产)
(7) 指夫或妻
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左传·桓公十八年》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楚辞·离骚》
(8) 又如:家婆(家主婆;当家婆);家公(丈夫);家花(喻自己的妻子);家婆(妻子;主妇)
(9) 家家;每家 。如:家户(每家每户,家家户户);家至户到(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
(10)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论语·季氏》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家甲(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家主(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家老(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家邦(本指家和国,亦泛指国家);家国(家与国,亦指国家)
(12) 娘家
卿但暂还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谢家来贵门。
今日还家去。
且暂还家去。
(13) 学术或艺术流派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14) 又如:家数(流派风格;家法传统。多用于诗、文、技艺等);家言邪学(自成一家的偏见。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
(15)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
农家少闲月。——白居易《观刈麦》
(16) 又如:农家;厂家;渔家;行家;东家;庄家
(1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担任某种职务的人
地学之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8) 又如:政治家;艺术家;专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作家
(19) 民族 。如:苗家;侗家;傣家
(20) 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 如: 三家条约
(21) 家财,财产
皆没其家而迁之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22) 又如:分家;发家;家破人亡;抄家
(23) 朝廷
争先入公家。——《吕氏春秋·贵卒》。注:“公之朝也。”
(24) 又如:汉家(即汉朝);随家(即隋朝);家历(皇朝的历数)
(25) 都城
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周礼》。郑玄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 芜城作帝家。—— 唐· 李商隐《隋宫》
(26) 帝王或太子
三家,三皇也。——《后汉书·马融传》注
(27) 又如:家吏(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28) 某人 。如:家伙;家头(一个人叫一家头)
(29) 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
(30) “傢”的古字 。如:家生;家伙点(锣鼓家什的节奏);家器(家庭日常用具)
形容词
(1) 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与“野”相对 。如:家羽(家养的鸟);家兔;家禽;家兽(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兽类,如猪、牛、羊、马、骆驼、家兔、猫、狗等)
(2) 私家的,个人的 ,与“公”相对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礼记·礼运》
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 我的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家母(对人称自己父母的谦词);家岳(对人称自己的丈人);家尊(称自己的父亲,家父);家堂(对母亲的称呼)
(4) 内部的;家中的 。与“外”相对。如:家生哨(亦作“家中哨”、“家生肖”。詈词。犹言家盗内贼);家贼(家庭内部的败类。亦指汉奸)
量词
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的多少。如:三家商店;两家人家
动词
(1) 娶妻;成家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 虞之二姚。——《楚辞·离骚》
(2) 又如:家道(成家之道)
(3) 安家;定居
家,居其地曰家。——《正志通》
既去职,遂家于汝州。—— 唐· 韩愈《崔评事墓志铭》
(4) 养家,持家 。如:家克计(持家之道);家法(治家的礼法)
(5) 通“稼”。稼穑。种谷曰稼,收获曰穑
弊也者家也。——《管子·侈靡》
陶家事亲。——《大戴礼·五帝德篇》
(6) 另见
jie
助词
(1) 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成年家;整天家
(2) 另见
gū
名词
(古汉语)
(1) 古通“姑” 。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1 [陆丰腔] ga1 [梅县腔] ga1 [宝安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gu1 [客英字典] ga1 [东莞腔] ga1 [海陆丰腔] ga1 gu1
◎ 潮州话:gê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嘉 | 古牙 | 見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kra/kea | k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2) 同本义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3) 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世。——《字汇》
世室世世不毁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世相朝也。——《周礼·大行人》
昔我先王世后稷。——《国语·周语》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孙权据有 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世功(累代的功绩);世世(代代);世治(世世代代地统治);世济(世代继承);世卿(指世代承袭的卿大夫);世职(父子相袭的官职);世爵(世代继承爵位);世谱(世系家谱);世将(世代为将);祖传世医
(5) 一生;一辈子
负刍必以魏,殁世事 秦。——《战国策·秦策》。注:“身也。”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今生今世;尘世;来世;出世;入世;永世不忘
(7) 人世,世间;世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唐· 韩愈《马说》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一世之雄;举世闻名;世故;世尊(佛祖。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世涂(光天化日之下;亦常比喻处世的经历);世界路上(人世交际场中);世外桃源
(9) 时代;朝代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近世;治世;浊世;盛世;乱世;先世;世屯(时世艰难);世务(当世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11) 岁;年
志国三世。——《礼记·曲礼》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12) 又如:世远事乖(年代久远,事情不顺)
(13) 地质年代的划分,短于一个纪而长于一个代的地质年代的分期 。如:古新世
(14) 世俗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易·乾》
(15) 后嗣;后人
卫瑞木叔者,子贡之世也。——《列子·杨朱》
(16) 又如:后世;官人以世(官人不以贤才而以父兄)
(17) 家世
陵不引决,忝世灭姓。——《汉书》
(18) 世族
以族论罪,以世举贵,虽欲无乱,得乎哉?——《荀子·君子》
(19) 又如:世家子弟(泛指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世家军籍(世代都是军人);世胄(贵族后裔;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20) 姓
形容词
(1) 有世交关系,表示两家之间世代交往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儒林外史》
(2) 又如:世先生(对世交的尊称);世侄;世台(对世交晚辈的尊称);世伯(对父辈朋友中年长于己父者的称呼);世叔(对父辈朋友中年小于己父者的称呼);世翁(对世代有交谊的长辈的尊称)
(3) 指嫡长
父之兄弟先生为世父。——《尔雅》
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故世子亦曰大子。——《释名》
卫世叔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4) 通“太”。大的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世利(大大有利于)
副词
(1) 既然,已经
小子世来你家,大姐不要说闲话。——元· 马致远《青衫泪》
(2) 从来;终归
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元· 王实甫《西厢记》
(3) 永远
再休想那章台走马郎,度你到西方…,世脱下皮囊。——元· 李寿卿《度翠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she.5 [东莞腔] si5 [客英字典] se5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e4 si4 [海陆丰腔] se5 shi5 [宝安腔] si5 | se5 [沙头角腔] si5 se5 [陆丰腔] se5 [台湾四县腔] se5 si5
◎ 潮州话:si3 (sì)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丗 | 舒制 | 書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祭A | 蟹 | sjed/sjey | ɕĭɛ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