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括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包举;包括。苞,通“ 包 ”。
晋 陈寿 《进<诸葛亮集>表》:“当此之时, 亮 之素志,进欲龙驤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苞括所闻,踰於本书远矣。”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大经之下,惟 迁 善纪文,纵恣豪迈,统纪苞括,无常态也。”
引证解释
⒈ 包举;包括。苞,通“包”。
引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当此之时, 亮之素志,进欲龙驤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唐刘知几《史通·序传》:“苞括所闻,踰於本书远矣。”
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之一:“大经之下,惟迁善纪文,纵恣豪迈,统纪苞括,无常态也。”
苞括的网络释义
苞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席草,可制席子和草鞋)
(2) 同本义
苞,苞草也,南阳以为粗履。——《说文》
浸彼苞稂。——《诗·曹风·下泉》
(3) 又
浸彼包萧。
浸彼苞蓍。
系于包桑。——《易·否》
其高燥则生葴(
,马兰)、菥( ,麦的一种)、苞、荔(草名)。—— 司马相如《子虚赋》(4) 又如:包屦(古人居丧所穿的一种草鞋)
(5) 苞片,花未开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
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南朝 宋· 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6) 又如:含苞未放
(7) 草木的根或茎干
苞有三蘖。——《诗·商颂·长发》
(8) 又如:苞桑(原指根深柢固的桑树;比喻牢固的根基);苞桑磐石(比喻极其坚固);苞桑戒(系于根深蒂固的事物上而求得的牢靠鉴戒)
形容词
(1) 草木茂盛,丛生
苞,丰也。——《尔雅·释诂》
方苞方体。——《诗·大雅·行苇》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草木渐苞。——《书·禹贡》
如竹苞也,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2) 又如:苞杞(丛生的枸杞);苞并(丛生)
动词
通“包”。包裹;怀抱
如山之苞。——《诗·大雅·常武》
厥苞橘柚锡贡。——《书·禹贡》
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礼记·曲礼上》
尔贡苞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au1 [宝安腔] bau1 [海陆丰腔] bau1 [客英字典] bau1 [陆丰腔] bau1 [梅县腔] bau1 pau1 [客语拼音字汇] bau1
◎ 潮州话:b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包 | 布交 | 幫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prau/peau | pa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结,扎束)
(2)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
括,絜也。——《说文》。按,絜者,束也。
括囊。——《易·坤》。注:“结也。”
括,约束也。——《韩诗章句》
卫北宫括。——《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
羌人括领。——《淮南子·齐俗》
内狼于囊,遂括囊口。(内:纳。)——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括囊(结扎袋口);括发(束发);括结(结扎;捆缚);括约肌
(4) 引申为约束
以礼括其君,使人于善也。——《孔丛子》
(5) 阻滞;闭塞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易·系辞下》
(6) 包容,包括
囊括四海。——贾谊《过秦论》
(7) 又如:总括;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8) 搜求
时大括人为军士。——《北史·孙搴传》
(9) 又如:括次(搜求比次);括索(搜索;探索);括责(搜求);括率(搜刮;聚敛);括取(搜刮,掠夺);括刷(搜刮)
(10) 征购 。如:括市(征购;搜购);括买(征购;搜购);括籴(征购民间余粮)
(11) 征集 。如:括兵(征兵);括马(谓征集兵马);括集(征集)
(12) 汇集
日之夕矣,中羊下括。——《诗·卫风·君子于役》
(13) 又如:括撮(会聚);括总(会集在一起;总括)
名词
(1) 法
(2) 箭的末端
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3) 又如:括羽(箭末羽毛);括蔽(谓箭穿蔽体之物);括镞(箭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wat7 [梅县腔] gwat7 [沙头角腔] gat7 [客英字典] kwat7 [宝安腔] gat7 [东莞腔] gat7 [海陆丰腔] kw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括 | 古活 | 見 | 末 | 入聲 | 曷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kuat | kuɑ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