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软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软弱无力。苏,用同“ 酥 ”。
《水浒传》第二三回:“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聂绀弩 《独夫之最后》:“[ 纣王 ]:看见过我的 妲己 吗?那真是天生的尤物,人一看见她,就浑身都苏软了。”
引证解释
⒈ 软弱无力。苏,用同“酥”。
引《水浒传》第二三回:“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聂绀弩《独夫之最后》:“[ 纣王 ]:看见过我的妲己吗?那真是天生的尤物,人一看见她,就浑身都苏软了。”
苏软的网络释义
苏软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稣(
)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2) 同本义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入药,嫩叶古用以调味,种子可榨油。如:苏子(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3) 柴草
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氏家训》
(4) 须状下垂的饰物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苏维埃的简称 。如:苏区
(6) 江苏省的简称 。如:苏剧
(7) 苏州市的简称 。如:苏杭(苏州和杭州的并称);苏裱(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8) 原苏联国名 。如:中苏关系
(9) 姓
动词
(1) 更生
死而复生谓之苏。——《小尔雅·广名》
苏,俗作甦。——《集韵》
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广韵》
更生为苏。——《颜氏家训·杂艺》
震苏苏。——《易·震卦》
傒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
蛰虫昭苏。——《礼记·乐记》
苏世独立。——《楚辞·九章·橘颂》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息(再生滋长);苏生(苏醒;复活);苏更(复活;苏醒);苏复(恢复)“穌”
动词
(1) 唤醒;昏迷后醒过来
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省(苏醒);苏活(苏醒;复活);苏兴(犹苏醒)
(3) 割草;取草
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庄子·天运》
(4) 引申为取
苏粪壤以充帏兮。——《离骚》
(5) 困顿后获得休息 。如:苏息;苏坐(散坐;随便坐)
(6) 拯救;解救 。如:苏困(解除困苦);苏枯(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苏世(犹醒世)
(2) “噜囌”(
),即“噜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动词
(1) 麻痹;软化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