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史 谢览传》:“览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成语用法
芳兰竟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举止闲雅。
引证解释
⒈ 遍体芳香。谓人品高雅绝俗。 《南史·谢览传》:“览意气闲雅,视瞻聪明。
引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竟体。”
芳兰竟体的国语词典
喻称举止风流儒雅。
芳兰竟体的网络释义
芳兰竟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方声。本义:花草)
(2) 同本义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芳芷(香草名);芳苓(芳荃。香草名);芳草(香草)
(4) 香气
芳,草香也。——《说文》
芳菲菲其弥章。——《楚辞·离骚》。注:“香貌。”
兰芝以芳未尝见霜。——《淮南子·说林》
芳与泽其杂糅兮。——《楚辞·离骚》
兰有莠兮菊有芳。——汉武帝《秋风辞》
(5) 指春天 。如:芳林(春日的树林);芳春(春天);芳信(春暖花开的讯息);芳草(春草,比喻忠贞贤德的人);芳岁(春天)
(6) 指女子 。如:芳卿(对女子的爱称);芳尘(指女子的步履);芳魄(美人的魂魄)
(7) 比喻美名或美德
昭示来世,垂芳后昆。——汉· 蔡邕《刘镇南碑》
(8) 又如:芳尘(比喻美好的名声或风气);芳风(美好的风尚和教化;亦指美誉)流芳百世
(9) 喻有贤德的人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楚辞·屈原·涉江》
(10) 又如:芳躅(前贤的遗迹);芳规(前贤的遗规);芳魂(志行高尚者的灵魂);芳迹(前贤的行迹)
(11) 通“房”。子房
穗钜而芳夺。——《吕氏春秋》
(12) 通“旁”(
)。侧,边陕之芳七施,七七四十九尺,而至於泉。——《管子·地员》
形容词
(1) 香,气味美好
芳草发狂。——《素问·腹中论》
和致芳些。——《楚辞·大招》
鼓芳风以扇游尘。——《谷梁传序》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芳草萋萋鹦鹉洲。——唐· 崔颢《黄鹤楼》
(2) 又如:芳兰竟体(通体芳香。比喻举止闲雅,超凡脱俗);芳芽(香茗);芳旨(香美之味);芳苾(芬芳);芳茗(香茶)
(3) 美好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曾经学舞度芳年。——卢照邻《长安古意》
(4) 又如:流芳百世;芳序(良辰,美好的时光);芳誉(好名声);芳风(雅正的音乐;美好的文章)
(5) 对人的敬称,美称
原来今日也是姐姐的芳诞。——《红楼梦》
(6) 又如:芳范(对女性容貌的美称);芳魂(敬称别人的灵魂);芳札(敬称他人的书信。也称芳讯,芳翰);芳信(敬称他人的书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梅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东莞腔] f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芳 | 敷方 | 滂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宕 | 陽 | pʰĭwaŋ | phyang/phv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阑(
)声。本义:兰草,即泽兰)(2) 同本义
蘭,香草也。——《说文》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
(3) 泽兰属植物的泛称,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中湿地,花紫红色,其茎、叶、花都有微香。古人所谓的兰,大抵指此而言,不是指兰科的兰。如:兰臭(朋友相契。引申为友情);兰麝(兰草和麝香。都是高贵的香料,古时用来薰香)
(4) 兰花 。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观赏植物。如:兰英(兰花);兰香(兰花香味);兰生(形容酒的香淳如兰花开放。芬芳四溢。后引申为引酒名)
(5) 兰属植物的泛称 。如:长叶兰;多花兰;素心兰;建兰;墨兰
(6) 即“春兰”。亦称“兰花”、“山兰”、“草兰”、“朵朵香” 。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簇生、肉质、圆柱形,叶线形、革质,早春由叶丛间抽生多数花茎,每茎顶开一花,花淡黄绿色、清香,供观赏
(7) 古指木兰 。如:兰桨(用木兰制成的桨。代指船);兰舟(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兰棹(兰舟)
(8) 兵器架
武库禁兵,设地蘭锜。——汉· 张衡《西京赋》
(9) 又如:兰盾(放置兵器的架子)
(10) 假借为“栏”。栏杆
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蘭。——《汉书·王莽传中》
(11) 假借为“籣”。盛弩矢之袋,形如木桶
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管子·小匡》
(12) 姓 ?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音,从人。本义:奏乐完毕)
(2) 同本义
竟,乐曲尽为竟。——《说文》
凡乐成则告备。——《周礼》。汉· 郑玄注:“成,谓所奏一竟。”
(3) 泛指结束,完毕
竟,终也。——《玉篇》
竟,穷也。——《广雅》
谮始竟背。——《诗·大雅·瞻卬》。笺:“犹终也。”
振于无竟。——《庄子·齐物论》
秦王竟酒。——《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竟。——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4) 又如:竟学(学完,学到底);未竟之业;事竟
(5) 追究
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汉书》
名词
“竟”假借为“境”,边境,国境 。如:竟界(边缘;边界);竟尉(古代边境武官)
副词
(1) 终于;到底
平原君 竟与 毛遂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竟怒不救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竟无语凝噎。——宋· 柳永《雨霖铃》
婿竟不调。——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竟然;倒。含出乎意料之意
竟杀蛟而出。——《世说新语·自新》
(3) 又如:竟尔(竟自。竟然);竟是(还是,毕竟是);竟不然(何不,倒不如)
(4) 径,一直,直接 。如:竟直(简直;竟然);竟已(终止);竟此(就到这里,到此为止)
形容词
(1) 全部;完全;整个
恩施下竟同学。——《汉书·王莽传》。注:“周徧也。”
君竟日不出门。——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竟三夜罢。——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竟以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竟成痼疾。——清· 方苞《狱中杂记》
竟行之。
(2) 又如:竟天(满天);竟天价(满天地);竟体(全身);竟夕(整夜,整个晚上);竟世(终生;一辈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海陆丰腔] gin5 gin3 [宝安腔]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5 gin3 [东莞腔] gin5 [沙头角腔] gin3 [梅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敬 | 居慶 | 見 | 庚三開 | 去聲 | 敬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kĭɐŋ | kiengh/kyanq |
详细解释
tī
(2) 另见
tǐ
名词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2) 同本义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4) 手脚、四肢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5)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6) 形体 ;体态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8) 牲体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9)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10) 事物的主要部分
以天演为体。——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1)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12) 实体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13) 规格;法式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4)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15) 占卜时的兆象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16) 又如;体象(象征)
(17) 本性,本质 。
(18)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19) 准则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
(20) 文体 。
(21)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22) 体制
自汉至 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沈约《谢灵运传论》
(23) 又如:政体;国体
(24)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
(25) 如:完成体;进行体
(26) 文字的书写形式 。
(27)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8) 立体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动词
(1) 亲身经验;体察
汝体吾此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3)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
(4)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5) 划分,分解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6)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7) 成形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8) 表现;体现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9) 效法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10) 相承;继承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11) 生长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12) 包含;容纳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13) 通“履”。体验;实行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14)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i2 旧读:to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獖 | 蒲本 | 並 | 魂 | 上聲 | 阮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bʰuən | buonx/bu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