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莩

lú piǎo [ lu piao]
繁体 蘆莩
注音 ㄌㄨˊ ㄆ一ㄠˇ

词语释义

芦苇内壁的薄膜。

词语解释

  1. 芦苇内壁的薄膜。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 唐 孔颖达 疏:“ 熊氏 云:‘按吹灰者,谓作十二律管,於室中四时位上埋之,取芦莩烧之作灰,而实之律管中,以罗縠覆之,气至则吹灰动縠矣。’”

引证解释

⒈ 芦苇内壁的薄膜。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 唐孔颖达疏:“熊氏云:‘按吹灰者,谓作十二律管,於室中四时位上埋之,取芦莩烧之作灰,而实之律管中,以罗縠覆之,气至则吹灰动縠矣。’”

芦莩的网络释义

芦莩

  • 芦莩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lú piǎo ,意思是芦苇内壁的薄膜。
  • 汉字详情

    [lu]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YN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THS
    四角: 44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2)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3) 又如:芦萉(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4) 芦苇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英文翻译

    rushes, reeds

    方言集汇

    ◎ 粤语:lou4

    宋本广韵

    fú,piǎo [fu,piao]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EBF
    五行:
    仓颉: TBND
    四角: 44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莩草 。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茎细长,高一米许。叶片扁平,条状披针形

    莩,莩草也。——《说文》张舜徽注:

    “莩此草生湖地,色淡白,可以盖屋,湖、 湘间平野亦多有之。”

    (2) 植物茎杆里的白膜或种子的外皮

    朱实虽先熟,琼莩纵早开,流莺故犹在,争得讳含来。——唐· 李商隐《百果嘲樱桃》

    (3) 又如:莩甲(种子脱去皮壳而萌发)

    (4) 另见 piǎo

    piǎo

    (1) 同“殍”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饿莩(饿死的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membrane lining inside of reed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piu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1 piau3 [客英字典] fu1 [海陆丰腔] fu1 piau3 [梅县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pu2
    ◎ 潮州话:何污1 波妖2 ,hu1(hu) biou2/biao2(pióu/piá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芳無平聲合口三等pʰĭuphyo/p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