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笳

lú jiā [ lu jia]
繁体 蘆笳
注音 ㄌㄨˊ ㄐ一ㄚ

词语释义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清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词语解释

  1.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

    清 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宋 曾慥 《类说·集韵》:“ 胡 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笳。” 元 王逢 《题蔡琰还汉图》诗:“残生既免氊裘鬼,哀衷莫尽芦笳曲。”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河。”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 清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宋曾慥《类说·集韵》:“胡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笳。”
元王逢《题蔡琰还汉图》诗:“残生既免氊裘鬼,哀衷莫尽芦笳曲。”
明李东阳《风雨叹》诗:“潼关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河。”

芦笳的网络释义

芦笳

  • 芦笳,汉语词汇。拼音lú jiā。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 清 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 汉字详情

    [lu]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YN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THS
    四角: 44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2)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3) 又如:芦萉(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4) 芦苇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英文翻译

    rushes, reeds

    方言集汇

    ◎ 粤语:lou4

    宋本广韵

    jiā [jia]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LKF
    五行:
    仓颉: HKSR
    四角: 8846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加声。本义:胡笳)

    (2)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 。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

    刁斗笳吹。——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笳角(胡笳与号角。系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中乐器);笳鼓(胡笳与胡鼓);笳吟(胡笳吹奏;笳声萦回)

    (4) 古代妇女使用的发簪

    英文翻译

    a reed leaf whist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梅县腔] ga1 [海陆丰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宝安腔]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牙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akra/k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