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蒌粥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后汉书·冯异传》:“ 光武 自 蓟 东南驰,晨夜草舍,至 饶阳 无蔞亭 。时天寒烈,众皆飢疲, 异 上豆粥,明旦, 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 豆粥,飢寒俱解。’”后因以“芜蔞粥”指在困乏中及时的济助。
清 赵翼 《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灌顶醍醐浆,活命芜蔞粥。” 王国维 《颐和园词》诗:“草地閒关短轂车,邮亭仓卒芜蔞粥。”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八章一:“ 元璋 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 芜蒌 豆粥、 滹沱 麦饭。”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芜蔞粥”指在困乏中及时的济助。
引《后汉书·冯异传》:“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蔞亭。时天寒烈,众皆飢疲, 异上豆粥,明旦, 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飢寒俱解。’”
清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灌顶醍醐浆,活命芜蔞粥。”
王国维《颐和园词》诗:“草地閒关短轂车,邮亭仓卒芜蔞粥。”
吴晗《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元璋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芜蒌豆粥、 滹沱麦饭。”
芜蒌粥的网络释义
芜蒌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艸,无声。本义:土地不耕种而荒废)
(2) 同本义
田甚芜,仓甚虚。——《老子》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杨恽《报孙会宗书》
田园将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芜荒(荒芜);芜绝(荒芜断绝);芜蔓(荒芜;荒凉);芜废(荒废);芜荟(荒芜);芜蒌(野草);芜旷(犹荒芜)
(4) 杂乱
陆文深而芜。——《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芜音(声音多而杂乱。引申指音律不协畅);芜昧(不明,杂乱不清的样子);芜浅(杂乱浅陋);芜累(文字不够简炼,常有多余重复之处);芜漫(杂乱散漫)
名词
(1) 丛生的杂草
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颜延年《秋朝诗》
(2) 又如:芜没(指杂草丛生,隐没于其中);芜芜(草木茂密繁盛的样子)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蒌蒿 ,又称“白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水滨,高四五尺
蒌,蒌草也。——《说文》
言刈其蒌。——《诗·召南·汉广》
(2) 蒌叶 。一种缠绕的胡椒。在东南亚,人们当刺激性的咀嚼物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罗污5 罗欧2 ,lu5(lû) lao2(láu)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yù
动词
(1) 同“鬻”。卖
则使其贾粥之。——《周礼·巫马》
不粥祭器。——《礼记·曲礼下》
田里不粥。——《礼记·王制》
(2) 又
戎器不粥于市。
(3) 又如:粥画(卖画的)
(4) 养育
初俊羔助厥母粥。俊也者大也,粥也者养也。——《大戴礼记》
(5) 嫁出
请粥庶弟之母。——《礼记》。郑玄注:“粥,谓嫁之也。”
(6) 另见
zhōu
名词
(1) (形声。字本作“鬻”。从鬻(古文“鬲”字),米声。鬲,古烹饪器。本义:稀饭) 同本义
粥,驙也。——《广雅》
驙粥之食。——《礼记·檀弓》。疏:“厚曰驙,稀曰粥。”
崇为客作豆粥。——《晋书·石崇传》
恃粥耳。——《战国策·赵策》
粥以糊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粥饭僧(只吃粥饭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粥鼓(谓僧寺集众食粥时击鼓);弱饧(甜粥)
形容词
(1) 柔弱的样子 。如: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又指鸡相呼声)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海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育 | 余六 | 以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jĭuk | j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