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艿

yù nǎi [ yu nai]
注音 ㄩˋ ㄋㄞ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芋艿 yù nǎi

1.  大的芋。

taro; eddo;

2.  这种植物的块茎。

词语解释

  1. 植物名。古代也称蹲鸱。其叶片呈盾形绿色,叶柄肥大而长,可作猪饲料。地下块茎呈球形或卵形,富含淀粉,可供食用。

  2. 指芋艿块茎。

  3. 特指芋艿块茎之大者。亦称“ 芋母 ”、“ 芋奶 ”。与“芋子”相对。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芋母》:“国朝 施可斋 《闽襍记》云:‘ 闽 人称芋大者曰芋母,小者为芋子。’……吾乡称为芋艿,当为芋奶之误,奶即嬭字,俗称母为奶,芋奶亦犹母子之义。因芋字从草,并改奶作艿耳。”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古代也称蹲鸱。其叶片呈盾形绿色,叶柄肥大而长,可作猪饲料。地下块茎呈球形或卵形,富含淀粉,可供食用。

⒉ 指芋艿块茎。

⒊ 特指芋艿块茎之大者。亦称“芋母”、“芋奶”。与“芋子”相对。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芋母》:“国朝施可斋《闽襍记》云:‘ 闽人称芋大者曰芋母,小者为芋子。’……吾乡称为芋艿,当为芋奶之误,奶即嬭字,俗称母为奶,芋奶亦犹母子之义。因芋字从草,并改奶作艿耳。”

芋艿造句

特点:芋艿酥透、汤甜,桂花味浓郁。
本发明公开高新技术的农业种植技术,具体涉及芋艿的早熟高产栽培方法。
芋艿化痰消郁结,蘑菇能抑癌细胞;海带含碘治水肿,豆芽不让血脂高;芦根消热助润肺,甘蔗解酒除烦恼;饮食保健常做到,祝你天天乐陶陶!
特点:芋艿酥透、汤甜,桂花香味浓郁。
清末民初,海宁硖石镇横头一带,每逢八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烧红糖芋艿粥吃,据说是给太平军做“生日”。
秒是用芋头煮成的汁混合用米磨成的汁,作为培养液,种上青霉。
而在静安寺,寺庙僧职人员多天以前就为腊八粥做起了准备,腊八粥配料有红枣、糯米、粳米、黄豆、花生、芋艿、莲子、黑木耳、荸荠、塔菜、胡萝卜等。
优化芋艿栽培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可以影响芋艿的产量和商品性。
我有一个芋艿。你有一块蛋糕。
大力发展芋艿加工企业,提高芋艿产品附加值;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01
笔画: 6
五笔: AG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MD
四角: 44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于声。本义:植物名。俗称“芋艿”)

(2) 同本义

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说文》

士卒食芋菽。——《史记·项羽本纪》

其实葵菹芋。——《仪礼·士丧礼》

(3) 又如:芋火(煨芋的炭火);芋渠(大芋头。同“芋魁”);芋荷(芋艿。因其叶似荷,故名。南方称芋头的叶及柄为芋荷);芋火(煨芋之火);芋郎君(抟芋酥作人形的食品);芋魁(芋的块茎。泛指薯类植物的块茎);芋魁豆饭(喻食物粗劣)

(4) 泛指薯类植物 。如:山芋;洋芋

英文翻译

taro

方言集汇

◎ 粤语:w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u6 ri6 [客英字典] vu3 [台湾四县腔] wu5 ji5 [陆丰腔] wu6 [东莞腔] wu3 [宝安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4 [梅县腔] j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ĭuyo/hiu
nǎi [nai]
部首: 301
笔画: 5
五笔: AEB
五行:
仓颉: TNHS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见“芋艿”( yùnǎi):即芋头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如乗平聲開口三等nʑĭəŋnjing/rong

芋艿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