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善良)
(2) 同本义
良,善也。——《说文》
德音无良。——《诗·邶风·日月》
人之无良。——《诗·鄘风·鹑之奔奔》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袆、 董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天良(良心);驯良(和顺善良);良正(善良正直)
(4) 良好;美好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良田美池。——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赵之良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富家良马。——《淮南子·人间训》
(5) 又如:良图(好办法);良牧(好官);良死(安享天年而死。即好死、善终);良沃(良田,肥沃的田地);良朋(好朋友);良书(好书,益书);良罟(好的渔网);良贱(好坏老少之人);良士(贤士);良吏(贤良的宫吏);良妻(贤淑的妻子。即贤妻)
(6) 优秀
天下之良工也。——《孟子》
(7) 又如:良弓(善于制造弓的人);良工(技艺精妙的匠人);良疱(技艺精妙的厨师);良匠(手艺精巧的工匠);良车(制作精良的车子);良史(古称不畏权势,记事忠于史实的史官);良干(廉洁正直的高级官员);良笔(指历史家维护正义、忠于史事的记叙笔法)
(8) 和悦;和善
其容良。——《荀子·非十二子》
(9) 大 。如:良鱼(大鱼);良枣(大枣的别名);良器(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
(10) 吉祥 。如:良月(吉祥的月份);良贞(吉卦);良时(吉时)
(11) 和乐;欢悦 。如:良晤(欢聚);良游(畅游);良聚(良会,欢聚)
(12) 长,久;深
良夜乃罢。——《汉书》
(13) 又如:良夜(长夜);良宵(长夜)
(14) 通“谅”。诚实,信实
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副词
(1) 很,甚,极其,非常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
市者良久计曰。——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确实;果然
諸將皆以爲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史记·赵世家》
(3) 又如:良然(果然。确实如此)
名词
(1) 首;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所不虑不知者,良知也。——《孟子》
(2) 首领;首长
右无良焉,必败。——《左传》
(3) 遵纪守法的公民 。如:除暴安良;良耆里老(年长的平民百姓);良俊(贤良而才智杰出的人);良逸(贤才);良禽择木(比喻贤者择主而事);良家子女;良丁(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
(4) 通“埌”。坟墓
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庄子·列御寇》
动词
(1) 认为好
良司臣而逸之。——《左传》
(2) 能够
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3) 又如:良比(堪与比美)
(4) 善于 。如:良民吏(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良冶(精于冶炼铸造的工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ong2 [陆丰腔] liong3 [台湾四县腔] liong2 [客英字典] liong2 [海陆丰腔] liong2 [梅县腔] liong2 [东莞腔] liong2 [宝安腔] li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i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良 | 呂章 | 來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lĭaŋ | li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秀声。恶草的通称,常用以比喻恶人、俚人)
(2) 草名,即“狗尾草” 。一年生草本植物,样子很像谷子
莠,禾粟下扬生莠。——《说文》。按,禾粟之穗,生而未成,坠地生莠。今之狗尾草,即董蓈也。
惟莠骄骄。——《诗·齐风·甫田》
(3) 品质坏的、不好的人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诗·小雅·正月》
(4) 又如:良莠不齐
形容词
比喻坏,恶 。如:莠言(侮骂的言语。即恶言,坏话);莠民(坏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3 siu5 [宝安腔] ju3 jiu3 [台湾四县腔] ju3 siu5 [东莞腔] jiu5 [客英字典] ju3 siu5 [梅县腔] siu5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酉 | 與久 | 以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jux/jov | jĭəu |
详细解释
càn
名词
(1) 同“参”。古时候的一种鼓曲名。也指击鼓三次
镗鎝《渔阳掺》,怨抑胡笳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2) 另见
chān
动词
(1) 搓;涂抹
墨污白水,大蒜敲碎摩掺,用水洗即白。——《格物粗谈·服饰》
(2) 用同“搀” 。如:掺砂;掺水
(3) 另见
shān
形容词
(1) 细小
掺,细也。——《方言》。戴震疏证:“掺,细小也。”
(2) 同“扦”。女手纤美的样子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诗·魏风·葛屦》
(3) 另见
shǎn
动词
(1) 执持,握持
掺执子之祛兮。——《诗·郑风·遵大路》
(2) 又如:掺手(握手);掺袂(执袖。犹握别)
(3) 操守
君生也,即有殊掺。——《隶释》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2) 同本义
画绘之事,杂五色。——《周礼·考工记》
(3) 混合;搀杂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杂烩菜(将各种剩菜合并在一起的菜淆);夹杂(搀杂);杂就(参杂而成);混杂(混合搀杂)
(5) 聚会;聚集
杂,聚也。——《广雅》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吕氏春秋》
(6) 又如:杂物(聚集事物)
形容词
(1) 驳杂不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潜《桃花源记》
(2) 又如:杂面(杂合面粉作的面条)
杂彩三百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昧没而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杂然而前陈。——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少杂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杂裳(前黑后黄的下衣)
(4) 紊乱 。如:杂错(交错混杂);嘈杂(声音杂乱;喧闹);庞杂(多而杂乱)
(5) 繁琐;细碎 。如:杂冗(零杂事务;公务繁忙的谦辞);杂言(不主一家而杂采众家的言论);杂说(博采众家的学说)
(6) 众多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7) 又如:杂沓(众多而纷杂的样子);杂袭(众多的样子);杂玩(各种玩物)
(8) 各种 。如:杂趁(多种非正式职业;做零活);杂服(各种服制);杂帛(各种细绢的通称)
(9) 正项以外 。如:杂学旁收(指不去攻读八股文,而喜好诗词、曲赋、小说等其他门类的学问)
(10) 交错,交会
嘈嘈切切错杂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杂植兰桂竹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副词
都;共同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名词
(1) 旧时等外的小官为杂职,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类或统称为佐杂
听我将、弁、参、杂管领。——清· 严如熤《苗防备览要略》
(2) 传统戏曲角色名。元杂剧、明清传奇以至京剧里的“杂”,一般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杂绯衣扮秦国引院子 梅香各乘车行上。——《长生殿》
(3) 通“匝”(
)。圈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墨子》
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荀子·礼论》
以数杂之寿。——《淮南子·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