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

chòu wèi [ chou wei]
注音 ㄔㄡˋ ㄨㄟˋ

词语释义

臭恶之气味。

词语解释

  1. 臭恶之气味。

    《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汉 郑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2. 气味。

    汉 仲长统 《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苏轼 《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3. 比喻志趣。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唐 元稹 《与吴端公崔院长五十韵》:“吾兄諳性灵, 崔子 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 清 方苞 《赠潘幼石序》:“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4. 比喻同类。

    《左传·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谁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预 注:“言同类。” 唐 李百药 《房彦谦碑》:“且復留连宴赏,提携臭味,登山临水,必动咏言。” 宋 苏轼 《下财启》:“夙缘契好,获媾婚姻,顾门阀之虽微,恃臭味之不远。”

引证解释

⒈ 臭恶之气味。

《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汉郑玄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
清赵翼《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⒉ 气味。

汉仲长统《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苏轼《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⒊ 比喻志趣。

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唐元稹《与吴端公崔院长五十韵》:“吾兄諳性灵, 崔子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
清方苞《赠潘幼石序》:“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⒋ 比喻同类。

《左传·襄公八年》:“季武子曰:‘谁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预注:“言同类。”
唐李百药《房彦谦碑》:“且復留连宴赏,提携臭味,登山临水,必动咏言。”
宋苏轼《下财启》:“夙缘契好,获媾婚姻,顾门阀之虽微,恃臭味之不远。”

臭味的国语词典

气味。因同类的东西气味相同,故用以比喻同类的人或事物。

如:「腐败的肉类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臭味。」

臭味的网络释义

臭味

  • 臭恶之气味。《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汉 郑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腌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 臭味的翻译

    英语: stink, fumes
    德语: übler Geruch, Gestank (S)​
    法语: puanteur, relent

    臭味造句

    小明和小华臭味相投,整天形影不离。
    真是臭味相投,他才来几天就和这个城市的贩毒团伙勾结到了一起。
    你一笑,狼都上吊。你一叫,鸡飞狗跳。你一站,臭味弥漫。你一出汗,蚊子灾难。你不打扮,比鬼难看。你一打扮,鬼吓瘫痪。
    他们两个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这两个罪犯臭味相投,狼狈为奸,干了许多坏事,今天终于受到法律的惩罚。
    他二人臭味相投,很快成了密友。
    取樟脑丸两粒,碾成碎末撒到鞋垫下面,也可以有效地去除臭味。
    他们臭味相投,很快就混熟了。
    我闻到了活人的臭味。
    请找出这臭味的源头并赶紧把它清理掉。
    张三和李四都是赌徒,自然是臭味相投,成了好友。
    天生草木臭味同,同盛同衰见冰雪。
    他俩臭味相投,很快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两人虽然认识不久,但臭味相投,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我闻到他们的臭味了。
    这些是脏的、发出臭味的衣服。
    沈阳一家生产“臭味剂”厂商称,“臭味剂”成分主要是以狐臭味为主的仿生物特性臭味原料,其衍生物就是大蒜素,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毒臭味剂。
    这些花的香味,跟葱蒜的臭味一样,都是植物气息而有荤腥的肉感,像从夏天跳舞会上头发里发泄出来的。
    为了消除臭味,你只要在尿布上撒一些发酵粉或使用隔尿垫。
    为那些曾坐在散发着汗臭味、彷佛刚跑过马拉松的同事旁边工作过的人说句公道话,我们挺谢谢你的努力。

    汉字详情

    chòu,xiù [chou,xiu]
    部首: 625
    笔画: 10
    五笔: THDU
    五行:
    仓颉: HUIK
    四角: 26804

    详细解释

    chòu

    名词

    (1) (会意。从犬,从自(鼻)。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 xiù)本义:闻气味)

    (2) 气味之总名

    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说文》

    无起秽以自臭。——《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之臭。”

    其臭如兰。——《易·系辞传》

    巽为臭。——《易·说卦》

    鼻欲綦臭。——《荀子·王霸》。注:“臭,气也。”

    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荀子·正名》

    (3) 难闻的气味

    惠公改葬 申生,臭彻于外。——《国语·晋语》

    (4) 又如:臭不 可当(极言其臭);臭短臊长(各种污言秽语);臭皮囊(肉体;躯壳)

    (5) 香气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

    形容词

    (1) 惹人厌恶 。如:臭幺(臭架子);臭老鼠(惹厌的人)

    (2) 腐败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中》

    动词

    〈方〉∶失效 。如:打了一枪,没想到子弹“臭”了,没有过火

    副词

    (1) 表示程度很深 。如:臭打一顿;臭骂一通

    (2) 另见 xiù

    xiù

    名词

    (1) 气味的总称

    人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无起秽以自臭。——《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为臭。”

    薋葹妒其臭,茞芟兰竟被芟。——《红楼梦》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诗·大雅·文王》。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孟子》

    (2) 又如:乳臭;臭味(气味;比喻志趣;比喻同类);臭败(气味败坏)

    动词

    (1) “嗅”的古字。用鼻子辨别气味

    彼臭之而无嗛于鼻。——《荀子·荣辱》

    (2) 另见 chòu

    英文翻译

    smell, stink, emit foul odor

    方言集汇

    ◎ 粤语:ca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u5 [宝安腔] cu5 ciu5 [海陆丰腔] chiu5 [客英字典] chiu5 [台湾四县腔] cu5 [陆丰腔] chiu5 [东莞腔] ciu5 [客语拼音字汇] ceu4 cu4 [梅县腔] chu5 chiu5
    ◎ 潮州话:cau3 hiuⁿ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尺救去聲開口三等tɕʰĭəuchjuh/tcow
    wèi [wei]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FI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JD
    四角: 650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 辨别滋味;品尝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taste, smell, odor; delicacy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丰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
    ◎ 潮州话:bh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無沸微合去聲合口三等mĭwəimyoih/mv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