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

zì jiù [ zi jiu]
注音 ㄗˋ ㄐ一ㄡ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自救 zìjiù

(1) 自己救自己

save oneself

词语解释

  1. 自己拯救自己。

    《左传·桓公五年》:“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不若引兵疾走 大梁 ,据其街路,衝其方虚,彼必释 赵 而自救。” 宋 王安石 《上时政书》:“ 晋 、 梁 、 唐 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於一时,则虽欲復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

引证解释

⒈ 自己拯救自己。

《左传·桓公五年》:“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衝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宋王安石《上时政书》:“晋、梁、唐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於一时,则虽欲復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及矣。”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

自救的国语词典

自己救自己。

如:「唯有自救才能渡过难关。」

自救的网络释义

自救 (词语)

  • 自救就是在一个危险环境中,没有他人的帮助扶持下,靠自己的力量脱离险境,这就是自救。
  • 自救的翻译

    德语: für sich selbst sorgen (V)​, sich schonen (V)​

    自救造句

    洪灾过后,农民的生产自救搞得如火如荼。
    发生火灾后,不要惊慌,要立刻通知消防队并采取相应灭火自救措施。
    校长的现身说法,使人更加相信遇到危急情况应当如何自救。
    抗灾自救,重建家园,你也来,我也来,大家一起来。
    洪水退后,疮痍满目,村民们迅速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自救。
    段丽丽的肩膀和小腿肚上中枪,失血过多导致昏迷进入休克,由于没有自救能力最后只能葬送在这个荒无人烟的边境森林。
    小汪要顶病倒的张浩,与廖新全轮班审稿,并组织自救三保报道,赵振东只得鞭打快牛,让能干愿干的小孙再次“难干”。
    男儿失意,宝剑生尘。这只是人生旅程的沿途风景,站起来,擦干眼泪,提起宝剑,仗剑闯天涯,我不能放弃,因为,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人。
    唐生智希望各地都成立自救会、自救军,以集中全省力量,对付蒋桂军,实现湖南和平解放。
    本发明涉及的高层建筑智能救生器及微机监测控制系统,是高层建筑有火灾情况下,为建筑物内人员提供了自救逃生通道。
    要学习南泥湾,生产自救,看着这些一眼就能看全的田地能够养活多少人。
    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证严法师。
    别人可以替你开车,但不能替你走路;可以替你做事,但不能替你感受。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行走,成功要靠自己去争取。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小明被坏人劫持,但他想尽一切办法竭力自救。
    没有谁救得了谁,人必须自救。
    股跌势不止,不少中小盘个股无量跌停,很多上市公司不甘沉沦,纷纷宣布“停牌自救”。
    只有不断健全民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救济渠道,才能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发生。
    “消”除心头火,“防”止灾害生。“宣”传有力度,“传”遍众人心。“日”常多留意,“注”重在平时。“意”识很重要,“火”起需自救,“灾”难自然离。消防宣传日,防火安全时时。
    日前,银河、聚英社区组织社区青少年听取了自救自护知识讲座。
    建立当地的中心:为孩子,家庭和社区提供防治,教育,生产自救和其他救助服务。

    汉字详情

    [zi]
    部首: 625
    笔画: 6
    五笔: T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BU
    四角: 26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4)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5) 又如:自顷(近来)

    代词

    (1)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nào)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

    介词

    (1) 由;从

    自,从也。——《广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感觉何自起。——蔡元培《图画》

    自南海还。——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3) 在;于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

    (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副词

    (1) 自然,当然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来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汉· 王充《论衡》

    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5) 仍旧,依然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

    (6) 亲自

    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自往临视。—— 晋· 干宝《搜神记》

    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

    (8) 别自、另外

    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 假如,苟。与“非”连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3) 即使,虽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

    (4) 却,可是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记梦》

    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

    (5) 因为,由于

    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易·需》

    动词

    (1) 用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2) 是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英文翻译

    self, private, personal;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h6 [cit7] [陆丰腔] cih6 [台湾四县腔] cih5 [cit7] [宝安腔] cu3 [沙头角腔] cu5 ci2 [客英字典] cih5 [东莞腔] cu3 [梅县腔] ze5 [客语拼音字汇] ci2 ci4 q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疾二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ziih/dzihdzʰi
    jiù [jiu]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IYT
    五行:
    仓颉: IEOK
    四角: 489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 同本义

    救,止也。——《说文》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4) 援救别人

    救,助也。——《广雅》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救我圣主。

    足下欲救。

    (5)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6) 治疗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7)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8) 纠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9)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10) 求助于人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1) “捄”

    英文翻译

    save, rescue, relieve; help, aid

    方言集汇

    ◎ 粤语:gau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4 [东莞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陆丰腔] giu5 [梅县腔] giu5 [陆丰腔] giu5 [台湾四县腔] giu5 [沙头角腔] kieu5 [宝安腔] g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祐去聲開口三等kĭəukiuh/k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