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割
词语释义
自割
(1) 反射性的分离身体的一部分或肢体自身分裂,整体分为两段或更多段(如手甲壳动物、棘皮动物或蠕虫)——亦称“自切”、“自断”
词语解释
切割自己的肢体。
《庄子·盗跖》:“ 介子推 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 文公 。”
自行舍弃。
明 唐顺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独念君束髮即以文自奋,人亦期君於当时,所谓功名显荣,纵不有得於前,必有得於后,而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
犹自制。
《后汉书·乐恢传》:“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引证解释
⒈ 切割自己的肢体。
引《庄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⒉ 自行舍弃。
引明唐顺之《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独念君束髮即以文自奋,人亦期君於当时,所谓功名显荣,纵不有得於前,必有得於后,而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
⒊ 犹自制。
引《后汉书·乐恢传》:“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自割的网络释义
自割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4)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5) 又如:自顷(近来)
代词
(1)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
)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
介词
(1) 由;从
自,从也。——《广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感觉何自起。——蔡元培《图画》
自南海还。——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3) 在;于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
(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副词
(1) 自然,当然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来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汉· 王充《论衡》
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5) 仍旧,依然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
(6) 亲自
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自往临视。—— 晋· 干宝《搜神记》
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
(8) 别自、另外
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 假如,苟。与“非”连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3) 即使,虽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
(4) 却,可是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记梦》
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
(5) 因为,由于
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易·需》
动词
(1) 用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2) 是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h6 [cit7] [陆丰腔] cih6 [台湾四县腔] cih5 [cit7] [宝安腔] cu3 [沙头角腔] cu5 ci2 [客英字典] cih5 [东莞腔] cu3 [梅县腔] ze5 [客语拼音字汇] ci2 ci4 qi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自 | 疾二 | 從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ziih/dzih | dzʰ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2)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割,断也。——《广雅·释诂一》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日钦劓割夏邑。——《书·多方》
(3) 又如:割鲜(割杀畜兽);割烹(割切烹调);割刀(切割之刀)
(4) 放弃 。如:割恩(弃绝私恩);割遣(舍弃;丢开)
(5) 分割;割取
东割膏腴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割宅(划分宅区);割壤(划分土地;裂地分封)
(7) 杀,屠宰 。如:割杀(抹脖子;杀);割鸡;割头税
(8) 割,损害 。如:割割剥(残害,掠夺);割剥元元(残害百姓。元元:百姓)
(9) 买 。如:割肉(上街买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t7 [海陆丰腔] got7 [客英字典] got7 [东莞腔] gok7 got7 [梅县腔] got7 [宝安腔] got7 [客语拼音字汇] god5 [台湾四县腔] got7 [陆丰腔] got7
◎ 潮州话:guah4 (kua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葛 | 古達 | 見 | 曷 | 入聲 | 曷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kat | kɑ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