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否人物

zāng pǐ rén wù [ zang pi ren wu]
注音 ㄗㄤ ㄆ一ˇ ㄖㄣˊ 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臧否:褒贬,评论。指评论别人的好坏。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未尝臧否人物。”

成语用法

臧否人物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评论人物好坏。

臧否人物的国语词典

褒贬品评人物的好坏。

臧否人物的网络释义

臧否人物

  • 臧否人物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zāng pǐ rén wù,意思是指评论人物好坏,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诸葛亮《出师表》。
  • 臧否人物造句

    他经常自省,很少臧否人物。
    他们三位杂文高手知人论世,较武论文,褒善贬恶,臧否人物,一时间口碑载道。
    他鉴于坏人当道难处,一般不轻易臧否人物,但对正义之士也还能加以扶持。
    譬如沈约,由于家世坎坷,所以老成持重,轻易不肯臧否人物。
    “月旦评”的领军人物是汝南名流许劭,他好臧否人物,品评诗文,每月初更新品题,时称“月旦评”。
    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
    孔子开了把忠作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的重要标准和尺度的先河。
    名士们学会了保护自己,但凡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便仗马寒蝉,将“臧否人物,激浊扬清”的风格及内容变为专事辩析抽象理论。
    五月癸亥,诏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
    世界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不爱也不恨咋办捏?当他是路人而已,千百年来,华夏风流人物,无法一一臧否人物,各有所略。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读者可以从我们这个时代的立场出发,在阅读这些小故事的同时,去评判历史,臧否人物,去鉴别这些计谋的阴阳得失。
    她的阅读量多面广,留下一些较有价值的读后感,与其创作的文学批评一样,臧否人物褒贬鲜明,颇有锋芒。
    比较而言,范仲淹不以地域作为臧否人物的标准则要高明得多。

    汉字详情

    zāng [zang]
    部首: 602
    笔画: 14
    五笔: DND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MSLL
    四角: 232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臣,戕( qiāng)声。臣,奴隶。本义:男奴隶)

    (2) 同本义

    臧与谷二人相马牧羊——《庄子·骈拇》

    (3) 又如:臧聚(仆隶役夫);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仆(精选和训练驾御帝王所乘五辂的役夫,使皆善其事)

    (4) 成功

    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左传》

    (5) 通“赃”。赃物

    家尽没入偿臧。——《史记·王温舒传》

    盗有臧者罚。——《盐铁论·刑德》。注:“臧同赃。”

    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汉书·伊赏传》

    (6) 古地名 。故地在今陕西省渭水附近

    (7) 姓

    动词

    (1) 通“赃”。贪污;行贿

    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汉书·尹赏传》

    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臧,窃宝者为宄,用宄之财者为奸。——《国语·鲁语上》

    (2) 又如:臧汗(贪污);臧物(赃物);臧贿(贪污受贿);臧赂(贿赂);臧罪(贪污受贿之罪)

    (3) 认为好,满意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形容词

    (1) 好的,美好的,善良的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诗·邶风·雄雉》

    (2) 又如:臧不(善恶);臧贬(褒贬,品评高下)

    英文翻译

    good, right, generous; command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1 [客英字典] zong1 [台湾四县腔] zong1 [梅县腔] zong1 [宝安腔] zong1 [陆丰腔] cong2 [客语拼音字汇] z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則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tsɑŋcang/zang
    fǒu,pǐ [fou,pi]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GIKF
    五行:
    仓颉: MFR
    四角: 10609

    详细解释

    fǒu

    副词

    (1) (会意。从口,从不。“不”亦兼表字音。本义:不然,不是这样)

    (2) ∶不,不然,不如此

    否,不也。——《说文》

    否臧凶。——《易·师》

    否德黍帝位。——《书·尧典》。注:“皆训不。”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战国策·魏策》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这是妥当的办法吗?否

    (4) 非,不是

    大人否亨。——《易·否卦》

    否则熟虑而从之。——《礼记·表记》。注:“谓非己志也。”

    夫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墨子》

    (5) ——用于“能否”、“可否”、“是否”中。如:明日能否出发,需视天气而定

    (6) 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又如:汝知之否

    (8) 另见

    动词

    (1) 闭塞;阻隔不通

    否,隔也。——《广雅》

    否难知也。——《诗·小雅·何人斯》

    否者,蔽固不通之称。——《匡谬正俗》

    否者,闭而乱也。——《汉书·刘向传》

    (2) 又如:否滞(停滞;阻塞);否塞(闭塞不通);否结(阻滞,郁结。比喻运数不好);否隔(亦作“否鬲”。隔绝不通);否道(壅蔽之道);否闭(闭塞不通)

    (3) 贬斥

    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世说新语》

    (4) 变坏;灭绝

    若到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西游记》

    不择善否。——《庄子·渔父》

    形容词

    (1) 困厄;不顺

    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左传·宣公十二年》

    (2) 又如:否屈(困顿受挫);否败(穷困;时运不好);否往泰来(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否而末泰(时局动荡不安);否运(恶运,坏运)

    (3) 恶

    未知臧否。——《诗·大雅·抑》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否心(邪恶之心);否德(卑劣的品德);否臧(善恶)

    (5) 通“鄙”。鄙陋

    不善少而否老。——《庄子·大宗师》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6) 又如:否妇(鄙陋的妇女)

    名词

    (1) 通“痞”。病名,胸中满闷结块的病

    心下否痛。——《素问·五常政大论》

    (2) 又如:否肿(痞块肿胀)

    (3) 另见 fǒu

    英文翻译

    not, no, negative; final p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fau2 p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eu3 pi3 [梅县腔] feu3 [陆丰腔] feu3 [客英字典] feu3 pi3 [东莞腔] feu3 [客语拼音字汇] bia3 feu3 pi3 [台湾四县腔] feu3 pi3 [沙头角腔] feu3 [宝安腔] fiu3 | pi3
    ◎ 潮州话:houn2(hóuⁿ) pi2(ph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鄙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biix/byybʰi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wu]
    部首: 422
    笔画: 8
    五笔: TRQ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QPHH
    四角: 275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thing, substance, crea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弗入聲合口三等mĭuətmyot/mi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