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月(肉);卑声。本义:脾脏。人和脊椎动物的内脏之一,是贮血和产淋巴与抗体的器官,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中医称“五脏”之一)
(2) 同本义
脾,土藏也。——《说文》
脾者,谓之主。——《春秋元命苞》
祭先脾。——《礼记·月令》
(3) 又如:脾土(中医用语,指脾);脾析(牛胃);脾家(脾脏所在之处);脾和(脾性相合,意气相投);脾味(兴趣爱好;脾性,脾气)
(4) 通“髀”。大腿
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庄子·在宥》
达于右脾。——《公羊传·桓公四年》
(5) 通“膍”。牛胃
嘉殽脾臄,或歌或咢。——《诗·大雅·行苇》
蠃醢脾析。——《周礼·天官·醢人》
英文翻译
spleen, pancreas; dis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pe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2 bi1 [客英字典] bi1 pi2 [海陆丰腔] pi2 bi1 [梅县腔] pi2 bi1 [沙头角腔] pi2 [东莞腔] pi2 [宝安腔] bi1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 潮州话:bi5 p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2 bi1 [客英字典] bi1 pi2 [海陆丰腔] pi2 bi1 [梅县腔] pi2 bi1 [沙头角腔] pi2 [东莞腔] pi2 [宝安腔] bi1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 潮州话:bi5 p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陴 | 符支 | 並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bje/bie | bʰĭ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兒(
)声。本义:斜视)(2) 同本义
睨,视也。——《说文》
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睨而视之。——《礼记·中庸》
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庄子·山水》
相如持其璧睨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睨注(斜着眼睛注视);睨笑(斜视而笑);睨视(斜视,旁视;傲视)
(4) 视
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楚辞·离骚》。玉逸注:“睨,视也。”
(5) 顾视,回视
(6) 寻视
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墨子》
(7) 窥伺 。如:睨望(窥望)
(8) 偏斜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
英文翻译
look askance at, glare at; squint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客英字典]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梅县腔] ngi5 [客语拼音字汇] ngi2 ngie4 [宝安腔] ng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客英字典]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梅县腔] ngi5 [客语拼音字汇] ngi2 ngie4 [宝安腔]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詣 | 五計 | 疑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ngeh/ngey | ŋi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