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软心慈

liǎn ruǎn xīn cí [lian ruan xin ci]
注音 ㄌ一ㄢˇ ㄖㄨㄢˇ ㄒ一ㄣ ㄘˊ

词语释义

脸软心慈,拼音liǎn ruǎn xīn c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

汉字详情

liǎn [lian]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WGI
五行:
仓颉: BOMM
四角: 7821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佥( 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 同本义

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吴均《小垂手》

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白居易《昭君怨》

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3) 又如:脸蛋(脸的两旁部分);脸巴子(面颊);脸上(面颊之上)

(4) 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脸波春傍窈娘堤。——白居易《天津桥》

你看你的脸…尽是血,我都不认识你了。——曹禺《雷雨》

(5) 又如:脸脑(面孔);脸帕(洗脸巾);脸道(脸面,面容);脸庞(脸面形状轮廓);脸谱;脸相;脸模子;脸貌。又指情面;面子

婆惜也不曾睡着,听得 宋江骂时,扭过身回道:“你不羞这脸!”——《水浒全传》

(6) 又如:没脸见人;赏脸;丢尽了脸

(7) 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东西房全是敞脸的,是存车的所在。——老舍《骆驼祥子》

(8) 又如:鞋脸;城门脸;脸戏儿(鞋面子);脸壳子(方言。喻指虚伪的表面);门脸儿(城门附近的地方;商店的门面)

(9) 脸色;脸上的表情

谁知你转背儿著他人也,又另是一样脸。——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

(10) 又如:急赤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哭丧着脸;涎着脸;绷脸

英文翻译

face; cheek; reput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im5

宋本广韵

ruǎn [ruan]
部首: 405
笔画: 8
五笔: LQWY
仓颉: KQNO
四角: 475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动词

(1) 麻痹;软化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

英文翻译

soft, flexible, pliable; weak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5

宋本广韵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
[ci]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UX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VIP
四角: 8033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2) 同本义

慈,爱也。——《说文》

尧不慈 舜不孝。——《庄子·盗跖》

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一曰慈幼。——《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

慈和遍服曰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

其次为慈母。——《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

慈者,父母之高行也。——《管子·形势解》

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

(3) 又如:慈幼(慈爱幼儿);慈亲(慈爱双亲);慈泪(父母哀痛子女所流的眼泪)

(4) 对父母孝敬奉养

慈以旨甘。——《礼记·内则》。注:“爱敬进之也。”

虽孝子慈孙。——《孟子》

不慈孝于父母。——《国语·齐语》

事亲则慈孝。——《庄子·渔父》

(5) 又如:慈良(孝顺);慈孝(孝敬);慈命(对尊上命令的敬称)

(6) 佛教用语。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称为慈 。如:慈光(菩萨大慈大悲的光辉);慈悲;慈航(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形容词

和气,善良 。如:慈父(慈祥的父亲);慈容(慈祥和蔼的容颜);慈颜(慈祥和蔼的容颜);慈明(犹慈光);慈景(犹慈颜)

名词

慈母的省称 。如:慈旨(慈母的教诲);慈教(慈母的教诲)

英文翻译

kind, charitable, benevol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i2 [宝安腔] cu2 [客英字典] cih2 [台湾四县腔] cih2 [梅县腔] ze2 [海陆丰腔] cih2 [东莞腔] cu2 [陆丰腔] cih3 [沙头角腔] c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疾之平聲開口三等zi/dziodzʰ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