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膂

jǐ lǚ [ ji lv]
注音 ㄐ一ˇ ㄌㄩˇ

词语释义

1.脊骨。 2.比喻要害之地。

词语解释

  1. 脊骨。

    《佛本行集经·魔怖菩萨品中》:“脊膂宽博润而平,犹如象王头顶额。” 宋 周邦彦 《汴都赋》:“上维下制,前按后覆,譬如长蛇抶其脊膂而首尾皆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田道人》:“岩石下有蛇,微露脊膂,大如柱,皆不伤人。”

  2. 比喻要害之地。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老林说》:“此带为三辅脊膂,实关紧要。”

引证解释

⒈ 脊骨。

《佛本行集经·魔怖菩萨品中》:“脊膂宽博润而平,犹如象王头顶额。”
宋周邦彦《汴都赋》:“上维下制,前按后覆,譬如长蛇抶其脊膂而首尾皆赴。”
宋洪迈《夷坚丁志·田道人》:“岩石下有蛇,微露脊膂,大如柱,皆不伤人。”

⒉ 比喻要害之地。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老林说》:“此带为三辅脊膂,实关紧要。”

脊膂的网络释义

脊膂

  • 脊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ǐ lǚ,是指脊骨。
  • 汉字详情

    [j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IWEF
    五行:
    仓颉: FCB
    四角: 3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背中间的骨头)

    (2) 同本义

    脊,背吕也。——《说文》

    举肺脊。——《仪礼·特性礼》

    坎为美脊。——《易·说卦传》

    或碎脑以折脊。——李白《大猎赋》

    (3) 又如:脊杖(在罪犯脊背上施加的杖刑);脊令(脊令原。即“鹡鸰”,水鸟名。常比喻兄弟,或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4) 物体上像脊梁骨似的隆起部分 。如:山脊;屋脊;脊封(书脊上的封皮)

    (5) 理,条理

    有伦有脊。——《诗·小雅·正月》

    英文翻译

    spine, backbone; ridge

    方言集汇

    ◎ 粤语:zek3 zik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t7 [宝安腔] zit7 [海陆丰腔] zit7 [客英字典] zit7 [梅县腔] zit7 [东莞腔] ziak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ciek/ziektsĭɛk
    [lv]
    部首: 444
    笔画: 14
    五笔: YTEE
    仓颉: YVB
    四角: 0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旅声。本义:脊梁骨) 同本义

    膂,篆文吕从肉,从旅。——《说文》

    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书·君牙》

    而使内处心膂,外总兵权。——《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注引贾逵《国语》注:“膂,脊也。”

    (2) 按:“膂”是后起字,为别于姓吕的“吕”和黄钟大吕的“吕”。又如:膂烈(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