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脉络
(1) 中医对动脉和静脉的统称
(2) 比喻条理或头绪
(3) 维管植物的维管系统
词语解释
亦作“脉络”。中医谓人身的经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针砭》:“盖脉络之会,汤液所不及者,中其俞穴,其效如神。”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七言律﹞在句句字字不可断为工,又以句句字字直属为病,在气贯节续,如脉络然。”
山的主脉支脉,水的主流支流。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禹贡》叙山水脉络原委,如在目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一山之脉络,皆以兹为綰轂云。” 清 薛福成 《海关征税叙略》:“审其地形,开其风气,尤视大水之经纬脉络,以定群商之辐凑与否。”
植物花、叶与昆虫翅膀上血管状的组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武清 王庆垞 曹氏 厅柱,忽生牡丹二朵,一紫一碧,瓣中脉络如金丝,花叶葳蕤。”《花城》1981年第3期:“桃树榆树苹果树,红的芽叶在中心脉络两边卷成小筒。”
借喻文章的布局和条理。亦指学术的流派或思维的线索。
《宋史·道学传二·杨时》:“凡 绍兴 初崇尚 元祐 学术,而 朱熹 、 张栻 之学得 程氏 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於 时 。” 宋 陆游 《书叹》诗:“论文有脉络,千古著不诬。”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凡文章必有枢纽,有脉络,开闔起伏,抑扬布置,自有一定之法。” 清 恽敬 《明儒学案条辩序》:“少日所闻于先府君及同学诸君子者,质之先生之説,颇有异同,如水之分合,脉络可沿;如山之高卑,颠趾可陟,非敢强为是非,划分畛域也。”《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我决定代她拟稿,但须得事先摸清她的思想脉络。”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脉络”。
⒉ 中医谓人身的经络。
引宋周密《齐东野语·针砭》:“盖脉络之会,汤液所不及者,中其俞穴,其效如神。”
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二》:“﹝七言律﹞在句句字字不可断为工,又以句句字字直属为病,在气贯节续,如脉络然。”
⒊ 山的主脉支脉,水的主流支流。
引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禹贡》叙山水脉络原委,如在目前。”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一山之脉络,皆以兹为綰轂云。”
清薛福成《海关征税叙略》:“审其地形,开其风气,尤视大水之经纬脉络,以定群商之辐凑与否。”
⒋ 植物花、叶与昆虫翅膀上血管状的组织。
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武清王庆垞曹氏厅柱,忽生牡丹二朵,一紫一碧,瓣中脉络如金丝,花叶葳蕤。”
《花城》1981年第3期:“桃树榆树苹果树,红的芽叶在中心脉络两边卷成小筒。”
⒌ 借喻文章的布局和条理。亦指学术的流派或思维的线索。
引《宋史·道学传二·杨时》:“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於时。”
宋陆游《书叹》诗:“论文有脉络,千古著不诬。”
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三》:“凡文章必有枢纽,有脉络,开闔起伏,抑扬布置,自有一定之法。”
清恽敬《明儒学案条辩序》:“少日所闻于先府君及同学诸君子者,质之先生之説,颇有异同,如水之分合,脉络可沿;如山之高卑,颠趾可陟,非敢强为是非,划分畛域也。”
《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我决定代她拟稿,但须得事先摸清她的思想脉络。”
脉络的国语词典
血管的统称。
如:「人体全身都有脉络分布。」
脉络的网络释义
脉络
脉络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mài
名词
(1) (会意。合起来表示身体里的一种支脉。本义:血管)
(2) 同本义
衺犹分也。衺行体中,谓血脉流转于体中也。”朱骏声曰:“按,字俗作脉。”
夫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骨著脉通,与体俱生。——王符《潜夫论·德化》
(3) 又如:动脉;静脉;脉脉相通(血管彼此相通)
(4) 指事物如血管连贯有条理者
雪缕青山脉,云生白鹤毛。——王建《隐者居》
(5) 又如:山脉;矿脉;命脉(生命和血脉)。又指植物叶子、昆虫翅膀上像血管的组织
(6) 脉搏 。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
如今看了脉息,看小弟说的是不是。——《红楼梦》
(7) 又如:脉气(脉搏所呈现的情况);脉候(脉搏变化的情况)
(8) 地下水 。如:脉发(脉起。春暖地温回升,地下水蒸发,滋润土壤使之冒起,为春耕的良时);脉散(水道分流)
(9) 血统、宗派等相承的系统 。如:一脉相传
动词
(1) 号脉,按脉诊病
一时李嬷嬷来了,看了半日,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红楼梦》
(2) 又如:脉诀(论述诊脉的典籍);脉学(诊脉之学);脉礼(诊费的敬称);脉书(记录诊脉方法的图书);脉息(中医切脉以呼吸为准则)
(3) 另见
mò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k7 [客英字典] mak7 [台湾四县腔] mak7 [梅县腔] mak7 [沙头角腔] mak7 [宝安腔] mak7 [东莞腔] ma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麥 | 莫獲 | 明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梗 | 耕 | mæk | mrek/maek |
详细解释
lào
(2) 另见
luò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2) 同本义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络着手(缠着手);络越子(用越子缠绕丝或纱);络索(耳饰)
(4) 用网状物兜住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陌上桑》
(5) 又如:她头络着个发网
(6) 包罗。如:络幕(施张,覆盖的样子。也作“络縸”)
(7) 联,连,联络。如:络绎不绝;络续(陆续)
(8) 通“罗”。搜罗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唐· 司马贞《补史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