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附

xū fù [ xu fu]
注音 ㄒㄨ ㄈㄨˋ

词语释义

使疏远者相亲附。亦指亲附﹑亲附的人或泛指附庸。

词语解释

  1. 使疏远者相亲附。亦指亲附、亲附的人或泛指附庸。

    《尚书大传》卷二:“ 周文王 胥附、奔輳、先后、御侮谓之四邻。”《尚书大传》卷二:“ 孔子 曰:‘ 文王 得四臣, 丘 得四友焉。自吾得 回 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与?’”《北齐书·孙腾高隆之等传赞》:“ 閎 散 胥附, 萧 曹 扶翼, 齐 运勃兴, 孙 高 陈力。”《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阎庚》:“ 庚 久为 仁亶 胥附之友,心不忍别。” 章炳麟 《总同盟罢工论序》:“晳人又往往东走,鑛冶阡陌之利,日被钞略,邦交之法空言无施,政府且为其胥附,民遂束手,无奈之何。”

引证解释

⒈ 使疏远者相亲附。亦指亲附、亲附的人或泛指附庸。

《尚书大传》卷二:“周文王胥附、奔輳、先后、御侮谓之四邻。”
《尚书大传》卷二:“孔子曰:‘ 文王得四臣, 丘得四友焉。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与?’”
《北齐书·孙腾高隆之等传赞》:“閎散胥附, 萧曹扶翼, 齐运勃兴, 孙高陈力。”
《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唐戴孚《广异记·阎庚》:“庚久为仁亶胥附之友,心不忍别。”
章炳麟《总同盟罢工论序》:“晳人又往往东走,鑛冶阡陌之利,日被钞略,邦交之法空言无施,政府且为其胥附,民遂束手,无奈之何。”

汉字详情

[xu]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NH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OB
四角: 1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疋( shū)声。本义:蟹酱)

(2) 同本义

胥,蟹醢也。——《说文》

青州之蟹胥。——《周礼·庖人》注

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释名》

共祭祀之好胥。——《周礼》

(3) 片刻,一会儿

胡蝶胥也。——《列子·天瑞》

胡蝶胥也化而为虫。——《庄子》

名词

(1)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特指古代掌管捕捉盗贼的小官吏。后作“偦”

里胥猾黠。——《聊斋志异·促织》

就老胥而问。——清· 方苞《狱中杂记》

部中老胥。

胥某谓曰。

胥某笑曰。

(2) 又如:胥里(乡里小吏);胥役(胥吏与差役);胥靡(刑徒);胥祝(司祭的小吏);胥耆(老吏);胥师(管市场的小吏)

(3) 有才智的人

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周礼》

(4) 古代乐官

小胥大胥。——《礼记·王制》。注:“皆乐官属也。”

大胥是敛,众胥佐之。——《礼记》

(5) 又如:胥人(古代乐官)

(6) 姓

副词

(1) 相互

以比追胥之事。——《周礼·士师》

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诗·小雅·角弓》

(2) 又如:胥命(诸侯相见,约言不誓);胥溺(相继沉没);胥译(互译,翻译);胥怨(互怨)

(3) 都;皆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诗·小雅·角弓》

动词

(1) 通“须”。等待

胥与公往见之。——《史记·扁仓传》

胥令而动者也。——《管子·君臣》

太后盛怒而胥之。——《史记·赵世家》

(2) 看,观察

胥后令。——《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将胥有所定也。——《管子·大匡》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诗·大雅·公刘》

英文翻译

all, together, mutu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海陆丰腔] si1 [宝安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陆丰腔] si1 [梅县腔] 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居平聲開口三等sĭosio/siv
[fu]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W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ODI
四角: 74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 。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体恤,抚慰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名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3) 通“腑”。脏腑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英文翻译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宝安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东莞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陆丰腔] fu5 [梅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遇去聲合口三等byoh/biuhbʰ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