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溺

xū nì [ xu ni]
注音 ㄒㄨ ㄋ一ˋ

词语释义

相继沉没。

词语解释

  1. 相继沉没。语本《诗·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郑玄 笺:“胥,相也。”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帅阃宾贤》:“只是将倾大厦,非一木能支;胥溺神州,岂隻手可援?” 明 何景明 《古诗·中林之棘》:“火之方殷,不戒胥燔;水之方割,不戒胥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群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而横览胥溺之滔滔,终无能起沉痼也。”

引证解释

⒈ 相继沉没。

语本《诗·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郑玄笺:“胥,相也。”
明吾邱瑞《运甓记·帅阃宾贤》:“只是将倾大厦,非一木能支;胥溺神州,岂隻手可援?”
明何景明《古诗·中林之棘》:“火之方殷,不戒胥燔;水之方割,不戒胥溺。”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群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而横览胥溺之滔滔,终无能起沉痼也。”

胥溺的网络释义

胥溺

  • 胥溺,读音为xū nì,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相继沉没。
  • 汉字详情

    [xu]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NH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OB
    四角: 1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疋( shū)声。本义:蟹酱)

    (2) 同本义

    胥,蟹醢也。——《说文》

    青州之蟹胥。——《周礼·庖人》注

    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释名》

    共祭祀之好胥。——《周礼》

    (3) 片刻,一会儿

    胡蝶胥也。——《列子·天瑞》

    胡蝶胥也化而为虫。——《庄子》

    名词

    (1)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特指古代掌管捕捉盗贼的小官吏。后作“偦”

    里胥猾黠。——《聊斋志异·促织》

    就老胥而问。——清· 方苞《狱中杂记》

    部中老胥。

    胥某谓曰。

    胥某笑曰。

    (2) 又如:胥里(乡里小吏);胥役(胥吏与差役);胥靡(刑徒);胥祝(司祭的小吏);胥耆(老吏);胥师(管市场的小吏)

    (3) 有才智的人

    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周礼》

    (4) 古代乐官

    小胥大胥。——《礼记·王制》。注:“皆乐官属也。”

    大胥是敛,众胥佐之。——《礼记》

    (5) 又如:胥人(古代乐官)

    (6) 姓

    副词

    (1) 相互

    以比追胥之事。——《周礼·士师》

    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诗·小雅·角弓》

    (2) 又如:胥命(诸侯相见,约言不誓);胥溺(相继沉没);胥译(互译,翻译);胥怨(互怨)

    (3) 都;皆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诗·小雅·角弓》

    动词

    (1) 通“须”。等待

    胥与公往见之。——《史记·扁仓传》

    胥令而动者也。——《管子·君臣》

    太后盛怒而胥之。——《史记·赵世家》

    (2) 看,观察

    胥后令。——《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将胥有所定也。——《管子·大匡》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诗·大雅·公刘》

    英文翻译

    all, together, mutu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海陆丰腔] si1 [宝安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陆丰腔] si1 [梅县腔] 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居平聲開口三等sĭosio/siv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XRR

    胥溺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