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

hú nǎi [ hu nai]
注音 ㄏㄨˊ ㄋㄞˇ

词语释义

何乃。

词语解释

  1. 何乃。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三:“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意到即用,初不必校,古律皆然,胡乃妄为云云也。但律诗比古稍严,必亲邻之韵乃可耳。”

引证解释

⒈ 何乃。

唐李白《古风》之二三:“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意到即用,初不必校,古律皆然,胡乃妄为云云也。但律诗比古稍严,必亲邻之韵乃可耳。”

胡乃的网络释义

胡乃

  • 胡乃是一个词语,拼音hú nǎi ,注音ㄏㄨˊ ㄣㄞˇ,是指何乃。
  • 汉字详情

    [hu]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D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B
    四角: 476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2)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3)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4)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如:胡孑(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

    (5)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燕山胡骑。——《乐府诗集·木兰诗》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将胡骏马。

    胡人大入塞。

    (6) 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

    (7) 指胡人 。如: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

    (8) 古国名 。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二月,楚灭 胡。——《左传》

    代词

    (1) 怎样;何

    胡,何也。——《广雅·释诂三》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书·太甲下》

    胡能有定?——《诗·邶风·日月》

    (2) 又如:胡说(何说,怎么说);胡为(何故);胡为如此?

    (3) 为什么;何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云胡不夷?——《诗·郑风·风雨》

    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胡不已乎。——《墨子·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胡不汉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胡可得而法。

    (4) 又如: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

    (5) 什么;何 。如:胡底(到什么地步);胡颜(有何面目)

    形容词

    (1) 黑

    或谑张飞胡,或笑 邓艾吃。—— 李商隐《骄儿诗》

    (2) 远;大 。如:胡考(犹寿考。年纪大);胡老(胡者,元老);胡福(长远之福;大福)

    副词

    任意乱来 。如:胡画拉(瞎扯);胡柴(胡说);胡白(胡说);胡拿(胡闹);胡喷(胡说)

    名词

    (1) 胡须

    有龙垂胡髯。——《风俗通·正失》

    (2) 又如:胡髯(“胡”是“胡子”的通称;“髯”指两颊上的胡子);胡子;胡须

    (2) 见“胡同”( hútong)“衚”

    英文翻译

    recklessly, foolishly; wildly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东莞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ɣugho/hu
    nǎi [nai]
    部首: 103
    笔画: 2
    五笔: ET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HS
    四角: 17227

    详细解释

    代词

    (1) 你,你的

    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2)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3) 他的

    乃心在咸阳。—— 曹操《蒿里行》

    (4)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5) 此,这个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6)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

    (7) 这样,如此

    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8) 又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

    动词

    (1) 是,就是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

    副词

    (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只,仅仅 。如:唯虚心乃能进步

    (3) 竟,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韩愈《师说》

    (4) 却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 刘向《列女传》

    (5) 于是;就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又如: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

    连词

    可是,然而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英文翻译

    then; really, indeed; as it turned out, after all; namely

    方言集汇

    ◎ 粤语:naai5 oi2
    ◎ 客家话:[陆丰腔] nai1 [海陆丰腔] nai1 nai3 [台湾四县腔] nai1 nai3 [客英字典] nai3 ne3 [客语拼音字汇] nai1 [梅县腔] nai1 [东莞腔] lai3 [宝安腔] lai1
    ◎ 潮州话:nai6 nai2 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奴亥上聲開口一等nɒinaix/n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