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谬

bèi miù [ bei miu]
繁体 背謬
注音 ㄅㄟˋ ㄇ一ㄡˋ

词语释义

背谬 bèimiù

同“悖谬”

词语解释

  1. 悖谬;荒谬。

    《明史·王守仁传》:“才美者乐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虚声,传习转讹,背谬弥甚。”《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 鲁迅 《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倘使说话有背谬之处,适足以加重罪孽,如何是好呢。”

引证解释

⒈ 悖谬;荒谬。

《明史·王守仁传》:“才美者乐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虚声,传习转讹,背谬弥甚。”
《红楼梦》第一二〇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倘使说话有背谬之处,适足以加重罪孽,如何是好呢。”

背谬的网络释义

背谬

  • 背谬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èi miù,意思是悖谬;荒谬。
  • 背谬造句

    他认为,这篇文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背谬的。
    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背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
    但是当服务器可以将需要服务的顾客请求按照容器的性能进行分配的时候,这种背谬现象将可以被规避。
    如若造成的是负反馈,那么,不管它多么朴拙、背谬,都是成功的修辞。
    且惩者自惩,犯者自犯,此与仁者立人达人之意,非大相背谬哉!今为化莠起见,莫如于监狱之外,另设工艺学堂。
    背谬现象被讨论得最多的是网络中的背谬。
    该文在确定这一点的同时,指出了这种背谬意识是西方文化隐密的本质,也是其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根据。
    篇文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背谬的。

    汉字详情

    bèi,bēi [bei]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UXEF
    姓名学:
    仓颉: LPB
    四角: 12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人用脊背驮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2)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3) 负担;承受 。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4) 另见 bèi

    英文翻译

    back; back side; behind; betray

    方言集汇

    ◎ 粤语:bui3 bu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oi5 poi5 (ba2) [陆丰腔] boi5 [沙头角腔] boi5 poi5 [宝安腔] boi5 | poi3 [海陆丰腔] boi5 poi6 (ba2) [客英字典] boi5 poi5 [梅县腔] poe.3 poe.5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a2 boi4 poi4 [东莞腔] boi5 po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蒲昧去聲合口一等buaih/buoybʰuɒi
    miù [miu]
    部首: 226
    笔画: 13
    五笔: YNWE
    姓名学:
    仓颉: IVSMH
    四角: 377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2) 同本义

    谬,狂者之妄言也。——《说文》

    考之三王而不谬。——礼记·中庸》

    天下悦之以谬悠之说。——《庄子》

    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司马迁传》

    园喜以谬赏。——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荀子·儒效》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谬戾(荒谬乖僻);谬谈(谬语妄说);谬举(妄举,举用不适当的人才);谬种流传(荒谬错误的文章或议论辗转流传于世)

    (4) 姓

    动词

    欺诈;迷误

    谬,欺也。——《广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神山记》

    秦言不听,谬言:…——《燕丹子》

    英文翻译

    error, exaggeration; erroneous

    方言集汇

    ◎ 粤语:ma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