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缪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悖谬 ”。背理荒谬。
《荀子·强国》:“损己之所不足,以重己之所有餘,若是其悖繆也!而求有 汤 武 之功名,可乎?”《淮南子·泰族训》:“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终》:“君臣父子之间,悖谬如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 清 林则徐 《谕洋商责令夷人呈缴烟土稿》:“种种悖谬,廉耻何存!” 鲁迅 《华盖集·通讯二》:“民众要看皇帝何在,太妃安否,而《第一小报》却向他们去讲‘常识’,岂非悖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悖谬”。背理荒谬。
引《荀子·强国》:“损己之所不足,以重己之所有餘,若是其悖繆也!而求有汤武之功名,可乎?”
《淮南子·泰族训》:“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
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君臣父子之间,悖谬如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
清林则徐《谕洋商责令夷人呈缴烟土稿》:“种种悖谬,廉耻何存!”
鲁迅《华盖集·通讯二》:“民众要看皇帝何在,太妃安否,而《第一小报》却向他们去讲‘常识’,岂非悖谬。”
悖缪的国语词典
不合情理,自相矛盾。《韩非子.五蠹》:「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缪也。」也作「悖谬」。
悖缪的网络释义
悖缪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孛(
)声。本义:违反,违背)(2) 同本义
悖其所辞。——《荀子·正名》。注:“违也。”
毋悖于时。——《礼记·月令》。注:“犹逆也。”
故新相反,前后相悖。——《韩非子·定法》
(3) 又如:悖言(违逆之言);悖暴(背理凶暴);并行不悖
(4) 掩蔽
上悖日月之明。——《庄子·胠箧》。司马注:“悖,薄食也。”
山野悖其心迹,烟雾养其神爽。——《上刘右相书》
(5) 叛乱
周成王, 管、 蔡悖乱, 周公东征。——《论衡·恢国篇》
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史记》
形容词
(1) 惑乱;糊涂
足以喻治之所悖。——《荀子·正名》。注:“惑也。”
先生老悖乎?——《战国策·楚策》
(2) 又如:悖惘(昏聩了);悖耄(老朽昏庸)
(3) 荒谬;谬误
计有一二者难悖也。——《战国策·秦策》。注:“误也。”
疏达而不悖。——《淮南子·原道》。注:“谬也。”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吕氏春秋·察今》
(4) 又如:悖妄(荒谬狂妄)
(5) 背谬,行不通
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ut8 poi5 [海陆丰腔] put8 poi6 [梅县腔] put7 put8 [台湾四县腔] put8 poi5 [客语拼音字汇] pud6 [宝安腔] put8
◎ 潮州话:波锅6(倍)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佩 | 蒲昧 | 並 | 灰 | 去聲 | 隊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buaih/buoy | bʰuɒi |
详细解释
miào
名词
(1) 姓
(2) 另见
miù
形容词
(1) 纰缪;错误
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庄子·盗跖》
(2) 又如:缪舛(舛错,谬误);缪戾(错舛,违背);缪悠(妄诞不经);缪说(荒谬错误的言论);缪妄(荒缪无稽)
(3) 通“穆”。穆然,静思
孔子有所缪然思焉。——《孔子家语·辨乐》
(4) 通“穆”。虔诚
太公召公乃缪卜。——《史记·鲁周公世家》
动词
(1) 诈伪
故相如缪与令相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2) 又如:缪数(诈伪之术);缪丑(宋秦桧之谥。借指奸佞)
(3) 通“樛”。绞结
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緻。——《礼记·檀弓下》
即自缪死。——《汉书·外戚传下》
(4) 通“勠”。合力,并力
昔我先君穆公及 楚成王是(寔)缪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 秦·《诅楚文》
(5) 通“缭”。缭绕
缪绕玉绥。——《汉书·司马相如列传》
(6) 另见
móu
名词
(1) (形声。从系(
),本义:绸缪,缠绕)(2) 见“绸缪”(缠绵)
(3) 麻十束为缪
缪,枲之十絜也。——《说文》。段玉裁注:枲即麻也,十絜犹十束也
(4)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