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瘠

féi jí [ fei ji]
注音 ㄈㄟˊ ㄐ一ˊ

词语释义

亦作'肥膌'。谓肥瘦。 亦作'肥塉'。指土地的肥沃和硗薄。 特指字的形体复杂和简单。

词语解释

  1. 亦作“ 肥膌 ”。谓肥瘦。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管子·问》:“时简稽帅牛马之肥膌,其老而死者皆举之。” 唐 韩愈 《杂说》:“善医者,不视人之肥瘠,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 宋 黄庭坚 《书吴无至笔》:“使学书人试提笔去纸数寸,书当左右如意,所欲肥瘠曲直皆无憾。”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

  2. 亦作“ 肥塉 ”。指土地的肥沃和硗薄。

    《书·禹贡》“厥田惟中中” 孔 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后汉书·循吏传·秦彭》:“兴起稻田数千顷,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旧唐书·职官志二》:“度其肥瘠宽狭,以居其人。凡给田之制有差,园宅之地亦如之。”《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分遣使者按行民田,以肥瘠定其税。” 元 王祯 《农书》卷二:“地有肥瘠,能者择焉。” 王西彦 《乡下朋友》:“主人依然兴致高旺地为客人解释着这和那,说明着田水的灌注,泥土的肥瘠和秕稂的剔拔。”

  3. 特指字的形体复杂和简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单复者,字形肥瘠者也。” 周振甫 注:“单复,指字的笔划少和多,构成字的瘠和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肥膌”。谓肥瘦。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
《管子·问》:“时简稽帅牛马之肥膌,其老而死者皆举之。”
唐韩愈《杂说》:“善医者,不视人之肥瘠,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
宋黄庭坚《书吴无至笔》:“使学书人试提笔去纸数寸,书当左右如意,所欲肥瘠曲直皆无憾。”
鲁迅《呐喊·狂人日记》:“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

⒉ 亦作“肥塉”。指土地的肥沃和硗薄。

《书·禹贡》“厥田惟中中” 孔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
《后汉书·循吏传·秦彭》:“兴起稻田数千顷,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
《旧唐书·职官志二》:“度其肥瘠宽狭,以居其人。凡给田之制有差,园宅之地亦如之。”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分遣使者按行民田,以肥瘠定其税。”
元王祯《农书》卷二:“地有肥瘠,能者择焉。”
王西彦《乡下朋友》:“主人依然兴致高旺地为客人解释着这和那,说明着田水的灌注,泥土的肥瘠和秕稂的剔拔。”

⒊ 特指字的形体复杂和简单。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单复者,字形肥瘠者也。”
周振甫注:“单复,指字的笔划少和多,构成字的瘠和肥。”

肥瘠的国语词典

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书经.禹贡》「厥田惟中中」句下汉.孔安国.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也作「肥塉」、「肥膌」。

肥瘠的网络释义

肥瘠

  • 肥瘠,汉语词汇。
  • 拼音:féi jí
  • 释义:1、亦作"肥膌"。谓肥瘦。
  • 2.亦作"肥塉"。指土地的肥沃和硗薄。
  • 3.特指字的形体复杂和简单。
  • 肥瘠造句

    乃得过且过,坐听藩属之日削,一若秦越肥瘠,漠不相关者。
    水旱,天时也;肥瘠,地利也;修治垦壁,人和也。
    要衡量土地的肥瘠来确定建立城邑。
    其商民之音问,则秦越肥瘠漠不相关,于君民一体之意久已忘之,习而安之矣。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分地之利”,是说分辨土地的高下肥瘠,合理利用,使地尽其力,取得最大收成。

    汉字详情

    féi [fei]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EC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AU
    四角: 7721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肉,本义:脂肪多)

    (2) 同本义

    肥,多肉也。——《说文》

    坚土之人肥。——《大戴礼记·易本命》

    瞻肥瘠。——《礼记·月令》

    吾牲牷肥。——《左传·桓公六年》。服注:“牛羊曰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肥猪;肥肉(喻指有钱的人);肥腻(含油脂多的食物;油脂多);肥汉(肥胖的男子)

    (4) 引申为肥沃

    不爱珍器重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这块地肥极了;肥衍(土地肥沃);肥饶(肥沃富饶)

    (6) 茁壮,粗大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7) 又如:肥茂(肥壮茂盛);肥茁(肥壮);肥润(肥壮润泽);肥泽(肌肉丰润)

    (8) 富裕 。如:肥强(富饶强盛)

    (9) 衣服又宽又大 。如:伙穿一条裤子都嫌肥;肥大

    (10) 赚钱又不费力 。如:肥秩(收入丰厚的官位)

    动词

    (1) 使土地肥沃

    掩地表亩,剌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荀子·富国》

    (2) 使发财 。如:肥己

    (3) 通“非”( fēi)。责难

    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 晋国黜之。——《列子·黄帝》

    名词

    (1) 肥料 。如:田里肥足,仓里谷足;肥分

    (2) 不正当的财物 。如:暗中分肥

    (3) 油脂

    干其皮,中作肥。——《齐民要术》引《南方记》

    (4) 古国名 。春秋时狄人所建,后为晋所灭。故都在山西省昔阳县东

    秋八月壬午,灭肥。——《左传·昭公十二年》

    (5) 姓

    英文翻译

    fat, plump, obese; fertile

    方言集汇

    ◎ 粤语:f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i2 [客英字典] pui2 [台湾四县腔] pi2 [梅县腔] pi2 pui2 [沙头角腔] fui2 pui2 [宝安腔] fui2 pui2 [东莞腔] fui2 [陆丰腔] pui3 [客语拼音字汇] fi2 fui2 pi2 p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bʰĭwəibyoi/bvoi
    [ji]
    部首: 513
    笔画: 15
    五笔: UIWE
    五行:
    仓颉: KFC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脊声。本义:身体瘦弱)

    (2) 同本义。或作“膌”

    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左传·昭公十三年》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韩非子·内储说上》

    长短丰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老年如脊牛。——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 又如:瘠弱(瘦弱;衰弱);瘠疲(瘦弱疲惫);瘠色(容貌忧戚憔悴);瘠牛偾豚(瘦瘠的牛仆倒在小猪身上,小猪必死。比喻无德的大国权势虽衰,欺凌羸弱的小国,小国也会灭亡)

    (4) 贫困

    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三国志·陆逊传》

    (5) 又如:瘠馁(贫困饥饿);瘠贫(贫困);瘠亡(贫穷衰亡)

    (6) 瘠薄,不肥沃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张衡《西京赋》

    (7) 又如:瘠土(瘠地。贫瘠不肥沃的土地);瘠田(瘠薄而不肥沃的田地);瘠卤(盐碱地。贫瘠的土地);瘠硗(多石不肥沃的土地);瘠壤(瘠土)

    (8) 菲薄;简约

    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荀子·礼论》

    (9) 又如:瘠墨(俭约,刻薄。因墨家尚俭、薄葬,故有此称)

    名词

    (1) 疾疫 。如:瘠瘵(因患病而瘦弱)

    (2) 腐肉;腐烂的尸体

    稼亡三分之一,而非有故盖积也,则道有损瘠矣。——《管子》。王念孙杂志:“损当为捐。”

    动词

    损削;使之贫弱 。如:瘠气(损削元气);瘠色(损其容貌)

    英文翻译

    thin, emaciated; barren

    方言集汇

    ◎ 粤语:zi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t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台湾四县腔] zit7 [客英字典] zit7 [梅县腔] zit7 [宝安腔] z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秦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ziek/dziekdzʰĭɛ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