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力

féi lì [ fei li]
注音 ㄈㄟˊ ㄌ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指土壤肥沃的程度。土壤肥力是一种天然的能力,并非施了化肥才具有肥力。

词语解释

  1. 土壤肥沃的程度。肥力高的土壤能充分供给作物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使作物生长发育良好。

    徐海宾 杨立群 《家庭花谱》一:“一般盆树需每一二年翻盆换土一次。若几年不换土,土壤肥力耗尽,土质变坏,长势将渐渐衰落。”

引证解释

⒈ 土壤肥沃的程度。肥力高的土壤能充分供给作物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使作物生长发育良好。

徐海宾杨立群《家庭花谱》一:“一般盆树需每一二年翻盆换土一次。若几年不换土,土壤肥力耗尽,土质变坏,长势将渐渐衰落。”

肥力的国语词典

土壤肥沃的程度。

肥力的网络释义

肥力

  • 肥力,指土壤肥沃的程度。土壤肥力是一种天然的能力,并非施了化肥才具有肥力。它是指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 肥力的翻译

    英语: fertility (of soil)​
    德语: Fruchtbarkeit (Boden)​ (S, Phys)​
    法语: fertilité (du sol)​

    肥力造句

    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减少板结,提高活化土壤肥力。
    运用主成分分析选取土壤肥力变异因子。
    中等肥力土壤,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夏大豆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施肥效益。
    马布里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了,他在观察那些利用鸡和其他家禽粪便制造的肥料是否也能通过海藻净化系统提高肥力。
    当地多位农民告诉记者,由于水库渗水,泛出来的都是白碱,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全队的农作物、经济作物减产一半以上。
    古代劳动人民在土壤耕作过程中,非常注意采用各种技术对土壤性质进行改良,以期土壤保持长久不衰的肥力和高产出率。
    目前,在城市绿化、郊区土地整理、废弃地复垦中,需要大量肥力高的黑土来改造土壤。
    推荐稻草还田及有机肥加化肥结构,是高产条件下维持土壤硫素肥力的较佳施肥结构。
    枯死凋落的植物和动物的遗骸可以确保土壤肥力的正常恢复。
    利用地统计学、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蒙顶山茶园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定量化综合评价研究。
    寻立之说,这种方式生产的有机肥具有肥力高、无重金属残留等特点。
    同时,草皮融冻剥离,盖度降低、土壤裸露,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土壤养分丢失直至次生盐渍化,土层变薄,退化为沙砾滩,继而成为当地“黑尘暴”的沙尘源。
    在贵州省罗甸县坡耕地上布置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几种水土保持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土壤硝酸盐含量是影响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土壤肥力因素。
    在相同的肥力水平下,增加基本苗,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七十六团素有“马铃薯之乡”的美誉,其土壤类型以黑钙土和栗钙土为主,土质好,肥力高;高寒半湿润冷凉气候和丰富的降雨。
    在高肥力麦田中,随着氮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氮肥利用率下降,单位氮肥的增产量递减。
    农民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在草被下则矿质养分不足。
    吴县土壤资源种类丰富,肥力较高,生产利用程度高。

    汉字详情

    féi [fei]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EC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AU
    四角: 7721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肉,本义:脂肪多)

    (2) 同本义

    肥,多肉也。——《说文》

    坚土之人肥。——《大戴礼记·易本命》

    瞻肥瘠。——《礼记·月令》

    吾牲牷肥。——《左传·桓公六年》。服注:“牛羊曰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肥猪;肥肉(喻指有钱的人);肥腻(含油脂多的食物;油脂多);肥汉(肥胖的男子)

    (4) 引申为肥沃

    不爱珍器重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这块地肥极了;肥衍(土地肥沃);肥饶(肥沃富饶)

    (6) 茁壮,粗大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7) 又如:肥茂(肥壮茂盛);肥茁(肥壮);肥润(肥壮润泽);肥泽(肌肉丰润)

    (8) 富裕 。如:肥强(富饶强盛)

    (9) 衣服又宽又大 。如:伙穿一条裤子都嫌肥;肥大

    (10) 赚钱又不费力 。如:肥秩(收入丰厚的官位)

    动词

    (1) 使土地肥沃

    掩地表亩,剌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荀子·富国》

    (2) 使发财 。如:肥己

    (3) 通“非”( fēi)。责难

    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 晋国黜之。——《列子·黄帝》

    名词

    (1) 肥料 。如:田里肥足,仓里谷足;肥分

    (2) 不正当的财物 。如:暗中分肥

    (3) 油脂

    干其皮,中作肥。——《齐民要术》引《南方记》

    (4) 古国名 。春秋时狄人所建,后为晋所灭。故都在山西省昔阳县东

    秋八月壬午,灭肥。——《左传·昭公十二年》

    (5) 姓

    英文翻译

    fat, plump, obese; fertile

    方言集汇

    ◎ 粤语:f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i2 [客英字典] pui2 [台湾四县腔] pi2 [梅县腔] pi2 pui2 [沙头角腔] fui2 pui2 [宝安腔] fui2 pui2 [东莞腔] fui2 [陆丰腔] pui3 [客语拼音字汇] fi2 fui2 pi2 p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bʰĭwəibyoi/bvoi
    [li]
    部首: 217
    笔画: 2
    五笔: L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S
    四角: 40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动词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副词

    (1) 尽力,竭力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英文翻译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ik6
    ◎ 客家话:[陆丰腔] lit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东莞腔] lit8 [沙头角腔] lit8 [宝安腔] lit8
    ◎ 潮州话:lag8 (lâk 旧时:lâ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林直職開入聲開口三等ləklik/li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