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股肱
(1) 大腿和胳膊。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引申为辅佐君主的大臣。又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2) 又如:股肱之臣
(3) 辅佐,捍卫
词语解释
大腿和胳膊。
《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孔 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楚国 之有不穀也,由身之有匈脇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水浒传》第二十回:“自此 梁山泊 十一位头领聚义,真乃是交情浑似股肱,义气如同骨肉。”
比喻左右辅佐之臣。
《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济为舟楫重,任託股肱亲。”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夫以中堂之勛名功业,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众,行之尚如此其艰,其他可知矣!”
辅佐;捍卫。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 周公 、 大公 股肱 周 室,夹辅 成王 。”《汉书·路温舒传》:“故大将军受命 武帝 ,股肱 汉国 。”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伏惟閤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封干王诏》:“胞靖共尔位,世世股肱天朝也。”
指拱卫首都或某一中心城市、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方。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中牟 ,三国之股肱, 邯郸 之肩髀。” 唐 李德裕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上柱国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序》:“旋以股肱近地, 河 关 要津,爰輟信臣,再监戎旅。”《英烈传》第二十回:“今 常州府 及 宜兴 、 广德 、 寧国 、 镇江 等处,正是 金陵 股肱,若不即取,诚为手足之患。” 清 叶士宽 《上党》诗:“三辅真肩脊, 河东 旧股肱。”
引证解释
⒈ 大腿和胳膊。
引《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孔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
汉刘向《说苑·君道》:“楚国之有不穀也,由身之有匈脇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
《水浒传》第二十回:“自此梁山泊十一位头领聚义,真乃是交情浑似股肱,义气如同骨肉。”
⒉ 比喻左右辅佐之臣。
引《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於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济为舟楫重,任託股肱亲。”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以中堂之勛名功业,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众,行之尚如此其艰,其他可知矣!”
⒊ 辅佐;捍卫。
引《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汉书·路温舒传》:“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
唐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伏惟閤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
太平天囯洪秀全《封干王诏》:“胞靖共尔位,世世股肱天朝也。”
⒋ 指拱卫首都或某一中心城市、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方。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牟,三国之股肱, 邯郸之肩髀。”
唐李德裕《<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上柱国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序》:“旋以股肱近地, 河关要津,爰輟信臣,再监戎旅。”
《英烈传》第二十回:“今常州府及宜兴、广德、寧国、镇江等处,正是金陵股肱,若不即取,诚为手足之患。”
清叶士宽《上党》诗:“三辅真肩脊, 河东旧股肱。”
股肱的国语词典
比喻左右辅助的人。
股肱的网络释义
股肱
股肱的翻译
股肱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殳(
)声。本义:大腿)(2) 同本义
股,髀也。——《说文》
膝上曰股,膝下曰胫。——《论语·宪问》疏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战国策·秦策》
余皆股栗。——《史记·酷吏列传》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聊斋志异·狼三则》
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股掌(大腿与手掌);股弁(大腿发抖)
(4) 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
注:“如淳曰:股,支别也。”——《汉书·沟洫志》。
(5) 又如:人事股;军需股
(6) 合股纱、线或绳的一组成部分 。如:六股的绣花丝线
(7) 资本或财物的一份 。如:普通股;优先股
(8) 不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
故折矩,以为句(即勾)广三,股修四,径隅(即弦)五。——《周髀算经》
(9) 又如:勾股弦
量词
(1) 一阵气味或一阵随风飘至的气味或味道 。如:一股香味;一股烟悬在休眼火山上空
(2) 喷出或吹出的气体或液体 。如:从烟斗喷出的股股烟
(3) 一队武装人员 。如:一股游击队;一股强盗
(4) 一伙罪犯 。如:三股土匪
(5) 一阵突然而剧烈的爆发 。如:一股熊熊火焰正从屋顶冒出来;尤指一阵感情的激烈爆发。如:一股劲
(6) 流体从源或容器的流出 。如:一股热气
(7) 用于指道路等。如:两股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3 [陆丰腔] gu3 [海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梅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宝安腔] gu3 [东莞腔] g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古 | 公戸 | 見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u | kox/ku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厷(
)声。本义: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2) 同本义 后多引伸泛指洛膊
肘臂节也。——《说文》。段注:“厷与臂之节曰肘,股与胫之节曰膝。《深衣》支‘胳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注云:‘肘当臂中为节,臂骨上下各二寸。’按:上谓厷,下谓臂匑也。”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诗·小雅·元差别》。朱熹集注:“但以手麾之,使来则毕来,使升则既升也。”
曲肱而枕之。——《论语》
(3) 比喻帝王的卿佐
洸洸司徒公,天子股与肱。——唐· 韩愈诗
股肱之臣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wen1 [客英字典] kwen1 kwen3 [海陆丰腔] kwen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en3 gu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肱 | 古弘 | 見 | 登合 | 平聲 | 蒸 | 合口一等 | 曾 | 登 | kuəŋ | ku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