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里眼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言肉胞眼。
茅盾 《多角关系》五:“ 钱芳行 的肉里眼轻轻一溜,脸上的表情倒是顶诚恳的。” 茅盾 《一个够程度的人》:“这位可敬的绅士,十足有教养似的左手托着下巴,半闭半开着一对肉里眼。”参见“ 肉胞眼 ”。
引证解释
⒈ 犹言肉胞眼。参见“肉胞眼”。
引茅盾《多角关系》五:“钱芳行的肉里眼轻轻一溜,脸上的表情倒是顶诚恳的。”
茅盾《一个够程度的人》:“这位可敬的绅士,十足有教养似的左手托着下巴,半闭半开着一对肉里眼。”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形容词
(1) 凡俗 。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方〉∶形容柔软 。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动词
(1) 吃肉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uk7 [陆丰腔] gniuk7 [台湾四县腔] ngiuk7 [宝安腔] ngiuk7 [客英字典] ngiuk7 [梅县腔] niuk7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5 [东莞腔] ngi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肉 | 如六 | 日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nʑĭu | njuk/ru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里 | 良士 | 來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lix/liio | lĭə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目,艮(
)声。本义:眼珠)(2) 同本义
眼,目也。——《说文》
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释名》
巽为多白眼。——《易·说卦》
比干剖心, 子胥抉眼,忠之祸也。——《庄子·盗跖》
(3) 泛指眼睛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杜甫《新安吏》
(4) 又如:眼馋肚饱(贪得无厌;不知足);眼意心期(眼中传意,心中期待);眼黄地黑(心怀叵测,见财起意);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眼张失道(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眼里出火(形容极贪婪的神情);眼同检验(会同人员,共同检验);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上眼下(上下端详);眼盻盻(喻指极为厌恶憎恨的人)
(5) 眼力 。如:眼明手快(眼光锐利,手脚灵活);眼光忒忒(眼神贼溜溜的样子);眼忙心乱(眼神发急,心情慌乱);眼离了(视物昏花模糊);眼紧(眼光);眼辨(眼力好)
(6) 耳目;眼线
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飞马赶到 北关门下。——《警世通言》
(7) 见证
教地方公同作眼,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古今小说》
(8) 又如:眼证(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9) 指孔;洞穴
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小池》
(10) 又如:眼子(孔洞);眼孔(孔;小洞)
(11) 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 。如:网眼;筛眼
(12) 事物的关键所在 。如:节骨眼儿
(13) 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
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红楼梦》
量词
——主要用于井的量词。如:两眼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an3 [客英字典] ngan3 ngien3 [海陆丰腔] ngien3 ngan3 [东莞腔] ngan3 [陆丰腔] ngan3 [梅县腔] ngian3 ngan3 [台湾四县腔] ngien3 ngan3 [宝安腔] ngan3 [客语拼音字汇] ngan3 ngi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眼 | 五限 | 疑 | 山開 | 上聲 | 潸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ngrenx/ngaaen | ŋæ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