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冻

ròu dòng [ rou dong]
注音 ㄖㄡˋ ㄉㄨㄥˋ

词语释义

肉冻 ròudòng

(1) 以鱼或肉的碎料添加明胶及调味料后凝成稠厚的一种美味冻膏,冷配在肉或鱼的菜肴上,作为装饰;或者制成肉、鱼或蔬菜的一种模型

aspic

(2) 一种冷菜,先将肉去骨,填入五香碎肉作佐料,烧熟压实后,再浇上肉冻而成

galantine;galatine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aspic]∶以鱼或肉的碎料添加明胶及调味料后凝成稠厚的一种美味冻膏,冷配在肉或鱼的菜肴上,作为装饰;或者制成肉、鱼或蔬菜的一种模型 [galantine;galatine]∶一种冷菜,先将肉去骨,填入五香碎肉作佐料,烧熟压实后,再浇上肉冻而成 肉冻就是胶原蛋白在温度降至其凝固点25C以下时胶原纤维之间发生交联而形成的。热的时候胶体粒子运动比较剧烈,温度减低后运动速度降低就成固体了。胶原蛋白是高中脊椎动物体内含量丰富的一种蛋白质,是皮肤、软骨、动脉管壁及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

肉冻的网络释义

肉冻

  • 肉冻就是胶原蛋白在温度降至其凝固点25C以下时胶原纤维之间发生交联而形成的。热的时候胶体粒子运动比较剧烈,温度减低后运动速度降低就成固体了。胶原蛋白是高中脊椎动物体内含量丰富的一种蛋白质,是皮肤、软骨、动脉管壁及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
  • 肉冻造句

    所有刚完成的作品应该上一层肉冻。
    结果表明,以肉冻粉生产的凝胶比琼脂、明胶生产的凝胶有着更为优良的性能。
    用来作模制甜点、肉冻、羹汤、糖果,也用于稳定乳浊液和泡沫食品如冰淇淋、棉花糖。
    这是我厂新出品的肉冻儿,请您品尝。
    白兰地是法式烹饪中最常用的烈性酒,从甜点到酱汁,从肉汤到肉冻到火烤类菜肴都会用到。
    肉冻就是牛肉味的吉露果子冻。
    中午吃得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吃八宝菜,油豆腐肉冻,好菜是要放到年夜饭上吃的。
    在那儿,他们发现一些吃剩的美食。两只老鼠很快就将肉冻、糕饼等食物一扫而光。

    汉字详情

    ròu [rou]
    部首: 612
    笔画: 6
    五笔: MWWI
    五行:
    仓颉: OBO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形容词

    (1) 凡俗 。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方〉∶形容柔软 。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动词

    (1) 吃肉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英文翻译

    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130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uk7 [陆丰腔] gniuk7 [台湾四县腔] ngiuk7 [宝安腔] ngiuk7 [客英字典] ngiuk7 [梅县腔] niuk7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5 [东莞腔] ng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如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nʑĭunjuk/ruk
    dòng [dong]
    部首: 204
    笔画: 7
    五笔: UAIY
    五行:
    仓颉: IMKD
    四角: 341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仌( bīng),东声。本义:结冰)

    (2) 同本义

    冻,仌也。——《说文》

    壮冰曰冻。——《风俗通》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冻柱(冻住);冻浦(结了冰的河川)

    (4) 受冻;感到寒冷

    夜冻寒。——《管子·五辅》

    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冻草(使草受冻);冻树(寒霜凝结在树木上);冻笔(因寒冷而冻结的毛笔)

    名词

    (1) 厚冰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2) 又如:冻合(冰封);冻冻(冰);冻轮(冰轮);冻雪(冰雪)

    (3) 汁液或其他含水物质受冷而凝成的固体或半固体 。如:肉皮冻;鱼冻

    (4) 姓

    形容词

    (1) 寒冷,受冷或感到冷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冻刺刺(冻钦钦。冷得发颤的样子);冻冽(冰冷;极冷);冻剥剥(寒冷透凉地);小心冻着

    (3) 水晶般的,形容像冰一般晶莹润泽的

    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文彭《印章杂说》

    (4) 又如:冻珠;亦为冻石的简称;冻石(一种可制成印章或工艺品的石头);冻云(冬天下雪前凝聚的阴云)

    (5) 寒凉 。如:冻酒(寒凉的酒);冻泉(寒凉的泉水);冻醴(冷酒)

    英文翻译

    freeze; cold, congeal; jelly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dung3
    ◎ 潮州话:dong3 da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