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聪悟。《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姿聪朗,才通行絜。” 晋 潘岳 《哀祝文》:“濬哲聪朗,纯粹温良。”《南史·徐君蒨传》:“ 君蒨 字 怀简 ,幼聪朗好学。”
引证解释
⒈ 聪悟。
引《三国志·吴志·陆胤传》:“胤天姿聪朗,才通行絜。”
晋潘岳《哀祝文》:“濬哲聪朗,纯粹温良。”
《南史·徐君蒨传》:“君蒨字怀简,幼聪朗好学。”
聪朗的网络释义
聪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总声。本义:听力好)
(2) 同本义
聪,察也。——《说文》
听曰聪。——《书·洪范》
闻审谓之聪。——《管子·宙合》
耳彻为聪。——《庄子·外物》
尚寐无聪。——《诗·王风·兔爰》
(3) 又如:聪耳(听觉灵敏的耳朵)
(4) 明察。指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
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聪察(擅长审辨);聪察轩昂(明察真伪,仪态不凡);聪听(明于听取;明于辨察)
(6) 聪明,有才智
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春秋繁露·五行五事》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三国志·诸葛亮传》
聪者不得用其诈。——《韩非子·有度》
不聪敬止。——《诗·周颂·敬之》
(7) 又如:聪哲(聪明多智);聪明自误(天资聪明的人,反被聪明所误);聪智(指聪明而有才智)
名词
听;听觉 。如:左耳失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月,良声。本义:明亮)
(2) 同本义
朗,明也。——《说文》
高朗令终。——《诗·大雅·既醉》
其圣能光远宣朗。——《国语·楚语下》
新而不朗。——《淮南子·原道》
朗月垂光。——嵇康《琴赋》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潜《桃花源记》
天朗气清。——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朗白(明亮发白);朗朗(光明亮洁的样子;声音清脆嘹亮);朗鉴(明鉴);朗亮(雪亮);朗明(明亮);朗净(明净);朗烈(明亮);朗朗烈烈(大大方方;理直气壮)
(4) 声音清晰响亮
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劳劳亭歌》
(5) 又如:朗言(响亮的话;说大话;任意胡说);朗然(形容声音响亮);朗吟(高声的吟诵);朗弹(大声弹奏);朗畅(谓声音响亮流畅)
(6) 明察
公达潜朗。——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7) 又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
(8) 又如:朗心(明察之心;光明之心);朗照(明察,明鉴);朗抱(旷达的胸襟);朗畅(明白畅达);朗朗彻(明白透彻);朗练(明白凝炼)
(9) 高洁 。如:朗目清眉(眉清目秀);朗秀(清秀);朗夷(高洁坦荡);朗烈(高洁刚烈)
(10) 清早 。如:朗旦(清晨)
(11) 清澈 。如:朗清(清澈,清明)
(12) 爽朗 。如:朗爽(爽朗;明朗);朗畅(爽朗舒展);朗迈(爽朗超脱)
(13) 颖悟 。如:朗拨(颖悟超群);朗赡(颖悟赡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ong3 long5 [梅县腔] long5 [陆丰腔] long6 [客英字典] long3 [台湾四县腔] long3 long5 [客语拼音字汇] long3 long4 [宝安腔] lo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朗 | 盧黨 | 來 | 唐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lɑŋ | langx/l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