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币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时聘人所备的礼物。币,本意为缯帛。古以束帛为赠送宾客及享聘之礼。
《孟子·万章上》:“ 伊尹 耕於 有莘之野 ,而乐 尧 舜 之道焉…… 汤 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 汤 之聘币为哉?’”
古代订婚时所备的礼物。
《北史·列女传·泾州贞女儿氏》:“ 涇州 贞女 儿氏 者,许嫁 彭老生 为妻,聘币既毕,未及成礼。”
引证解释
⒈ 古时聘人所备的礼物。币,本意为缯帛。古以束帛为赠送宾客及享聘之礼。
引《孟子·万章上》:“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 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
⒉ 古代订婚时所备的礼物。
引《北史·列女传·泾州贞女儿氏》:“涇州贞女儿氏者,许嫁彭老生为妻,聘币既毕,未及成礼。”
聘币的网络释义
聘币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甹(
)声。探问消息要靠耳朵,故从“耳”。本义:访问,探问)(2) 同本义
聘,访也。——《说文》
聘,问也。——《尔雅》
靡使归聘。——《诗·小雅·采薇》
季冬聘王梦。——《周礼·占梦》
聘申叔于 陈蔡兮。——《后汉书·冯衍传》
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礼记·曲礼》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大行人》
(3) 又如:聘弓(古代聘问时持用之弓);聘贡(聘问朝贡);聘享(聘问献纳);聘使(奉命聘问)
(4) 聘请 。如:礼聘(用尊敬的方式聘请);招聘(用广告的方式聘请);聘君(即以币帛或重金聘请而来的聘士、征士);聘召(以礼征召贤能);聘纳(以礼娶亲);聘币(聘人或订婚所订的礼物)
(5) 旧时称订婚、迎娶之礼
聘则为妻。——《礼记·内则》
(6) 又如:聘定(犹婚约)
(7) 通“娉”。女子订婚或出嫁
声伯之母不聘。——《左传·成公十一年》
(8) 又如:聘嫁(出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n5 [宝安腔] pin5 [海陆丰腔] pin5 [陆丰腔] pin5 [客英字典] pin5 [梅县腔] pin3 [客语拼音字汇] pi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聘 | 匹正 | 滂 | 清開 | 去聲 | 敬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phjengh/phienq | pʰĭɛ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幣,帛也。——《说文》
四曰幣贡。——《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
幣曰量幣。——《礼记·曲礼》
用圭璧更皮幣。——《礼记·月令》
事之以皮幣。——《孟子》
寡君是故使吉( 游吉)奉其皮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请具车马皮幣。——《战国策·齐策三》
(3) 又如:皮币(兽皮和缯布);币玉(帛和玉,祭祀用品);币号(祭祀用的物品名称);币献(进献的礼品)
(4) 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
凡执幣者。——《仪礼·十相见礼》。疏:“玉马皮圭璧帛,皆称幣。”
宋公以幣请于 卫。——《左传·隐公八年》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幣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币马(用作礼物的马匹)
(6) 泛指财物
以珠玉为上幣,以黄金为中幣,以刀布为下幣。——《管子·国蓄》
(7) 货币,钱
有司以幣轻多奸。——《汉书·武帝纪》
(8) 又如:金币,银币;外币;纸币;硬币
动词
赠送 。如:币仪(敬献礼品);币器(赠给丧家奠仪与随葬品)
形容词
通“敝”。破旧;弃;败坏
不腆先君之币器。——《国语·鲁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n5
◎ 潮州话:b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