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群众

lián xì qún zhòng [lian xi qun zhong]

词语释义

暂无解释。

联系群众造句

朱松泉对此予以否认,他说,考入选调生后,自己来到了常宁市官岭镇,历任组织干事、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负责协助组织委员工作,联系群众日常生活。
第二,顾问委员会的成员要联系群众。
我们的军队总是密切联系群众的。
章丘市实施党员中心户制度,由中心户党员联系党员或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代表再联系群众,形成了横到边竖到底的责任区。
我们的干部都要密切联系群众。
如今,我们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也要从“每事问”做起。
经过长期反对军阀主义的斗争,军队内部很团结,联系群众也很好。
厂长密切联系群众,很受工人的拥护。
困难时刻不低头,名利面前不伸手,联系群众成朋友,本职工作创优秀。
改进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升服务水平!
弘扬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作风,自觉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
以民为本,联系群众,服务于民。
必须使党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资深望重,一贯平等待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和爱护学生,学生称之为“妈妈校长”。
有的人官僚主义严盆,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关心人民疾苦,作风滚浮,贪图享受,吃喝玩乐,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在群众中影晌很坏。
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联系群众、培养作风、锻炼干部、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要广泛联系群众,不要弄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要密切联系群众,孤军奋战地进行工作是很难收效的。
联系群众的实践基地,成为机关干部了解基层、深入群众、接受教育的窗口,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努力做到破“官气”、接“地气”、树正气。

汉字详情

lián [lian]
部首: 605
笔画: 12
五笔: B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JTK
四角: 184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耳,从丝。战国文字,中间是耳,两边是丝相联。本义:连结)

(2) 同本义

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会意。——《说文》。段注:“ 周人用联字, 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

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周礼·天官·大宰》。司农注:“连事通职,相佐助也。”

聯,聯绵不绝也。——《声类》。按,凡联续、联合、牵联、结联字,经传皆以连为之。

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3) 又如:联垂(一种发式。周围头发梳成许多根细辫子);联襟(即连襟。姊妹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联缀(连系,联集在一块);联珠(连串的珍珠);联华(花开并蒂);联裾(联袂)

(4) 联合;联系

臣恐羌复结联他种,宜未及然为之备。——《汉书·赵充国传》

三曰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犹合也。”

联名请益王即位。—— 清· 吴研人《痛史》

(5) 又如:联衔(联合签具职衔名位);联拳(群聚的样子);联屯(联合屯兵);联事(联合处理事务);联步(同行);联带(谓互相挈带或联系);联姻,联婚(结亲);联吏(同僚);联曹(同在一署任职);联职(同事);联大(联合国组织的大会。简称联大);联合战线(协力合作。如:甲国与乙国因利害关系相同,团结一致对抗第三者,以求贯彻某种目的。也称统一战线);联教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简称,又称教科文组织);联营公司(与其他公司发生经营关系的公司,其关系或为隶属,或为共同管理,或为同受控制)

(6) 缝

穿了一件新联的洁白湖绸道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7) 又如:一件新联的道袍

名词

对联 。如:春联;门联;贺联;挽联;联牌(刻有对联的木牌)

量词

对;双 。如:联单,联票(一式数纸相联的单据)

英文翻译

connect, join; associate, 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lyun4

宋本广韵

xì,jì [xi,ji]
部首: 627
笔画: 7
五笔: TXIU
仓颉: HVIF
四角: 209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拴;系结

忽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系之苇召。——《荀子·劝学》

(2) 又如:系腰(腰带);系鞋带;把晾衣服绳系在树上;她的头发上系了一根红缎带;腰上系了一根紫色的…腰带;把卡片系在包上;把衣服扣系上

(3) 约束;羁绊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汉· 贾谊《鹏鸟赋》

(4) 拘囚

累及好人,无故系狱。——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

(5) 留意;挂念 。如:系人情思

(6) 牵涉;关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唐· 白居易《谕友》

(7) 另见

动词

(1) (“系”、“係”、“繫”三字的意义界限不清楚,故往往通用,且经传多以繫为之,只有世系的意义,只用“系”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

(2) 同本义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荀子》

(3) 又如:系璧(系在带间的小玉璧);系滞(悬挂弃置)

(4) 拴;绑

繫,约束也。——《说文》

繫,系也。——《易·系辞》释文

以九两繫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繫,联缀也。”

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史记》

(5) 又如:系足(借指婚姻);系裹(穿戴衣帽);系舟(指船靠岸。也作“系船”)

(6) 拘囚;关进牢狱

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老母系保宫。

利系者之多。——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拘系(拘禁);系縻(束缚)

(8) 牵挂

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 宋· 陆游《读史》

(9) 又如:系怀(心中牵挂某事或某人)

(10) 依附

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汉· 刘向《列女传》

(11) 又如:系援(依附求助);系象(寄托意象);系命(犹言寄托性命)

(12) 关联

足有系帛书。——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系亲(联姻,结亲);系络(联结);系联(联系);系属(联缀)

名词

系物的带、绳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后汉书·舆服志下》

名词

(1) 世系;系统

桑道茂者,寒人,失其系望。——《新唐书》

(2) 又如:系望(世系郡望);系孙(指后代子孙);系族(一姓世代相传的序列);系录(谱牒。记录一姓世系的书);系世(记载世系的谱牒);谱系;管系;层系;坐标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奥陶系;碳系;志留系

(3)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 。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4) 高等学校按专业性质设置的教学行政单位 。如:数学系;历史系

(5) 地质学名词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级,小于界,相当于地质年代的纪

系燕王父子。——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 姓。楚有系益

动词

(1) 束缚;捆绑

系,繫也。——《说文》

系,连也。——《广雅》

系,繫也,相联繫也。——《释名·释衣服》

系曰。——《文选·张衡·思玄赋》。旧注:“系,繫也,言繫一赋之前意也。”

系隆我汉。——《后汉书·光武纪下》。注:“犹繫也。”

係,繫束也。——《说文》

係妻孥。——《国语·越语上》注:“係,繫也。”

係马舌。——《国语·吴语》。又注:“係,缚也。缚马舌恐有声也。”

係累其子弟。——《孟子,梁惠王下》。注:“係累,犹缚结也。”

百越之君,俯首係颈,委命下吏。——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系累(束缚);系锁(用锁索捆绑);系颈(把绳套在颈上,表示伏罪投降)

(3) 继续;接续

汎海而至,风波艰阻,沈溺相係。——《后汉书·郑弘传》

邓、 唐、 蔡、 陈,驰捷系踵。—— 宋· 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

(4) 又如:系进(接续进发);系道(相继于道,络绎不绝)

(5) 维系;关联

某命系于将军,惟将军怜之。——《三国演义》

(6) 又如:系属(联系,关联);系心(犹归心;挂心)

(7) 是 。如:纯系虚构;系是(是,乃是)

(8) 另见

英文翻译

system; line, link, conn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h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5 ne5 h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ne4 [陆丰腔] gne5 [梅县腔] he.5 [台湾四县腔] he5 ne5 hi5 [宝安腔] he5 [客英字典] hi5 he5 [东莞腔] he5
◎ 潮州话:h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ɣieigheh/hey
qún [qun]
部首: 619
笔画: 13
五笔: VT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SRTQ
四角: 186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群才(有才能的人们);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又如:猪群;马群;大鱼群

(4) 朋辈 。如:群好(互相亲善的人们);群季(诸弟);群朋(互相依附,结为党与);群流(同辈);群萃(同类;侪辈)

(5) 百姓 。如:群元(指人民、百姓);群口铄金(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

(6) 集团,社会集体

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唐· 柳宗元《封建论》

(7) 又如:群法(社会法则);群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群俗(社会风尚)

(8) 泛指多数

(9) 指人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礼记》

(10) 指事物

猎者张罗,百兽群拢,或得或失。——《论衡》

量词

用于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如:一群天鹅;一群野火鸡;一群白蚁

动词

(1) 聚集;会合,联合

而群天下之英杰。——《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以避群害。——明· 李渔《闲清偶寄·种植部》

群聚而笑。——唐· 韩愈《师说》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群而不党(聚集在一起,却不结党);群曲(合唱的曲子。大多为一人引端,众人和声);群行(结队而行);群萃(事业相同的人集聚在一起);群处(成群地相处)

(3) 随俗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后汉书》

形容词

(1) 众多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赵王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群士(众官,百官;众学士);群有(指万物);群司(百官,众官。同群士);群枉(众多奸邪的小人);群英(众多有才能的人);群从(指众子侄辈)

英文翻译

(same as U+7FA3 羣) group, crowd, multitude, mob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un2 [宝安腔] kiun2 [海陆丰腔] kiun2 [客英字典]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东莞腔] kiun2 [梅县腔] kiun2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云平聲合口三等gyon/giungʰĭuən
zhòng [zhong]
部首: 220
笔画: 6
五笔: WWW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OO
四角: 808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 同本义

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坤为众。——《易·说卦》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大宗伯》

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后汉书·杨终传》

庸众而野。——《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众皆感奋。

(4) 又

率众袭之。

(5) 又如:众喙(众人的闲言碎语);众口嚣嚣(众人吵吵嚷嚷);众怨之的(大家怨恨的目标);众力(众人之力);众口(众人的言论);众夫(众人;一般人);众兆(众人);众目(众人的眼睛);众心(众人之心);听众;观众;群众;会众(到会的人);当众(当着大家);民众(人民大众);公众(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万众(大众)

(6) 指诸事,万事

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众名(万物之名);众有(万物);众念(万念);众物(万物;诸物);众圣(诸圣人)

(8) 指百官;群臣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礼记》

(9) 又如:众士(贵臣以外诸臣。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众臣(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10) 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率数万之众。(众指军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1) 又如:众力(特指兵力);众卒(一般兵士)

(12) 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13) 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西游记》

(14) 又如:众性(佛教语。众生);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15) 姓

形容词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英文翻译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3
◎ 潮州话:zêng3 [揭阳]zo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