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瞶
繁体
聾瞶
注音
ㄌㄨㄥˊ ㄍㄨㄟˋ
词语释义
耳聋眼瞎。喻愚昧无知。
词语解释
耳聋眼瞎。喻愚昧无知。
宋 司马光 《谢胡文学惠水牛图二卷》诗:“有如歌《九韶》,鐘鼓乐聋瞶。”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视听》:“汨没於声之中者,谓之聋瞶;超脱於声色之表者,谓之聪明。”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秦皇 焚诗书,乃使民聋瞶。” 别士 《刊印宪政初纲缘起》:“于是天下之人,皆谓专制之政,不足復存于天下;而我之大夫,亦不能如向日之聋瞶矣。”
引证解释
⒈ 耳聋眼瞎。喻愚昧无知。
引宋司马光《谢胡文学惠水牛图二卷》诗:“有如歌《九韶》,鐘鼓乐聋瞶。”
明杨慎《艺林伐山·视听》:“汨没於声之中者,谓之聋瞶;超脱於声色之表者,谓之聪明。”
清黄遵宪《杂感》诗:“秦皇焚诗书,乃使民聋瞶。”
别士《刊印宪政初纲缘起》:“于是天下之人,皆谓专制之政,不足復存于天下;而我之大夫,亦不能如向日之聋瞶矣。”
聋瞶的网络释义
聋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2) 同本义
聋,无闻也。——《说文》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庄子·逍遥游》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聋聩(耳聋或天生的聋子。比喻愚昧无知,不明事理);聋昧(耳聋目盲);聋瞢(聋盲)。又指聋子
发瞽披聋。——枚乘《七发》
(4) 愚昧;不明事理
郑昭, 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
(5) 又如:聋言(比喻遮蔽,欺骗);聋俗(比喻愚昧无知的流俗,就如有耳而无闻);聋昧(比喻迟钝、愚昧无知)。又指不明事理的人
一兴异论,群聋和之。——王安石《答曾公立书》
英文翻译
deaf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