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瘖

lóng yīn [ long yin]
繁体 聾瘖

词语释义

亦作“聋喑”。

词语解释

  1. 亦作“ 聋喑 ”。聋哑。比喻沉闷闭塞、上下情不通的局面。

    《晏子春秋·谏下十七》:“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瘖;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瘖,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子华子·晏子问党》:“聋喑之朝,上有放志,而下多忌讳。”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引证解释

亦作“聋喑 ”。聋哑。比喻沉闷闭塞、上下情不通的局面。

《晏子春秋·谏下十七》:“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瘖;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瘖,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子华子·晏子问党》:“聋喑之朝,上有放志,而下多忌讳。” 清顾炎武《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聋瘖的网络释义

聋瘖

  • 聋瘖(聋瘖)
  • 亦作“ 聋喑 ”。 聋哑。比喻沉闷闭塞、上下情不通的局面。《晏子春秋·谏下十七》:“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瘖;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瘖,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子华子·晏子问党》:“聋喑之朝,上有放志,而下多忌讳。”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钟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 汉字详情

    lóng [long]
    部首: 605
    笔画: 11
    五笔: DXBF
    五行:
    仓颉: IPSJ
    四角: 434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2) 同本义

    聋,无闻也。——《说文》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庄子·逍遥游》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聋聩(耳聋或天生的聋子。比喻愚昧无知,不明事理);聋昧(耳聋目盲);聋瞢(聋盲)。又指聋子

    发瞽披聋。——枚乘《七发》

    (4) 愚昧;不明事理

    郑昭, 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

    (5) 又如:聋言(比喻遮蔽,欺骗);聋俗(比喻愚昧无知的流俗,就如有耳而无闻);聋昧(比喻迟钝、愚昧无知)。又指不明事理的人

    一兴异论,群聋和之。——王安石《答曾公立书》

    英文翻译

    deaf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yīn [yin]
    部首: 513
    笔画: 14
    五笔: UUJD
    仓颉: KYTA
    四角: 00161

    英文翻译

    dumb, mute, unable s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海陆丰腔] r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梅县腔] jim1 am1 am5 [宝安腔] j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qim/ymʔĭĕ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