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动

sǒng dòng [ song dong]
繁体 聳動
注音 ㄙㄨㄥˇ ㄉㄨㄥˋ

词语释义

耸动 sǒngdòng

(1) 肩膀、肌肉等向上动

他肩膀微微耸动一下,脸上显出吃惊的神情
shrug (one’s shoulders)

(2) 惊动,故意夸大事实,使人吃惊

耸动视听
create a sensation

词语解释

  1. 恐惧震动;使人震惊。耸,通“ 悚 ”。

    《南史·江夷传》:“每从游幸,与羣僚相随,见传詔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於容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 潘甫 ﹞且称见率精兵二十万水陆并进,时皆耸动。” 宋 王禹偁 《送薛昭序》:“试於凤阁,文不加点,数刻而成。灿乎千言,耸动臺阁。” 明 宋濂 《<使南稿>序》:“有若 元凯 之为使,义正辞严,足以耸动羣听。”《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 晁梁 醒来,方知道士果是神仙,原来是母亲的显应,耸动得人越发尊奉那个祠堂。” 孙中山 《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试观各国之大政党,无不一言既出,耸动全球。”

  2. 感动。

    《旧唐书·裴度传》:“及 度 奏 河 北事,慷慨激切,扬于殿廷,在位者无不耸动。虽武夫贵介,亦有咨嗟出涕者。”《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因诵《子张问达》一章,语言琅然,气节慷慨,闻者耸动。”

  3. 使人感动或激励。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严饰祠宇乃助教之方……非欲自奉也。盖不崇不侈,无以耸动羣品,俾坚凑善之心耳。”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人君之言与士庶不同,言脱於口而四方传之,捷於风雨。故 太祖 、 太宗 之世,天下皆讽诵其言语,以为耸动之具。”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四》:“惟 阳明先生 从游者最众,然 阳明 之学自足耸动人。” 梁启超 《新民说》九:“皆‘不自由毋寧死’之一语,耸动之,鼓舞之。”

  4. 怂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男子一举一动,大半都受女子的牵制。女子若是想救国,只要日夜耸动男子去做,男子没有不从命的。”

  5. 犹抖动。

    巴金 《春》二:“﹝她﹞低头哭起来,两个肩头在飘散的长发下面微微地耸动。”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他将带回来的爆炸管儿递给 梁永生 ,而后耸动着双眉汇报。”

引证解释

⒈ 恐惧震动;使人震惊。耸,通“悚”。

《南史·江夷传》:“每从游幸,与羣僚相随,见传詔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於容貌。”
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潘甫﹞且称见率精兵二十万水陆并进,时皆耸动。”
宋王禹偁《送薛昭序》:“试於凤阁,文不加点,数刻而成。灿乎千言,耸动臺阁。”
明宋濂《<使南稿>序》:“有若元凯之为使,义正辞严,足以耸动羣听。”
《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晁梁醒来,方知道士果是神仙,原来是母亲的显应,耸动得人越发尊奉那个祠堂。”
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试观各国之大政党,无不一言既出,耸动全球。”

⒉ 感动。

《旧唐书·裴度传》:“及度奏河北事,慷慨激切,扬于殿廷,在位者无不耸动。虽武夫贵介,亦有咨嗟出涕者。”
《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因诵《子张问达》一章,语言琅然,气节慷慨,闻者耸动。”

⒊ 使人感动或激励。

唐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严饰祠宇乃助教之方……非欲自奉也。盖不崇不侈,无以耸动羣品,俾坚凑善之心耳。”
宋苏轼《御试制科策》:“人君之言与士庶不同,言脱於口而四方传之,捷於风雨。故太祖、太宗之世,天下皆讽诵其言语,以为耸动之具。”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惟阳明先生从游者最众,然阳明之学自足耸动人。”
梁启超《新民说》九:“皆‘不自由毋寧死’之一语,耸动之,鼓舞之。”

⒋ 怂恿。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升迁·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
清陈天华《警世钟》:“男子一举一动,大半都受女子的牵制。女子若是想救国,只要日夜耸动男子去做,男子没有不从命的。”

⒌ 犹抖动。

巴金《春》二:“﹝她﹞低头哭起来,两个肩头在飘散的长发下面微微地耸动。”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九章:“他将带回来的爆炸管儿递给梁永生,而后耸动着双眉汇报。”

耸动的国语词典

抖动、震摇。

如:「他激动的两肩不住的耸动。」

耸动的网络释义

耸动

  • 耸动,指向上动,惊动、故意夸大事实、使人吃惊、耸动视听。见《南史·江夷传》:“每从游幸,与羣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於容貌。”
  • 耸动造句

    他唯恐人间没有逆伦的故事,偏要用笔铺张扬厉起来,以耸动低级趣味读者的眼目。
    市场的流行,似乎变化太快,但其中也会有不变的元素,那就是时尚总是建立在体现着某种人性或人性的某一方面,当我们抓住它了,才发现它只是我们内心的某种耸动的观念。
    因着北大的头衔,更因着北大的历史,哪怕它一个细小的改革,仍足以耸动听闻。
    这世界并不像她想得那么简单,路有操刀客,平地生荆棘,人群即是蛇窟,尖牙耸动,毒汁流淌,每一吻都足以致命。
    呵呵,实力呐…这个世界,没有实力,连一坨狗屎都不如,至少,狗屎还没人敢去踩!”肩膀轻轻的耸动,少年那低沉的自嘲笑声,带着悲愤,在山顶上缓缓的徘徊。天蚕土豆。
    加上女子北伐队虽然有的有点训练,多数是装装样子,耸动视听的。
    尽管有这次耸动的表演,特士拉从没能将他的遥控船化为完整的武器。
    在所有对社区的分析中,本次研究堪称是上等佳作,但媒体却得出了一些耸动视听的结论。
    这种私人的购物行为若不嚣张尚不致如此耸动视听。
    唐妃无言可对,只能伏地痛哭,一头乌黑的长发洒在地上,不住地耸动着。
    他们认为,该节目以偏概全,歪曲事实,通过电视技术的剪接拼凑,试图达到耸动视听,抺黑华裔社会的目的。
    张小英那双细细的蚕眉在明亮的眸子上不时地耸动着。
    一股本能的反应,齐国民依然双目紧闭,喉咙却缓缓有力的耸动着,贪婪的吞咽着葫芦里的甘泉玉津。
    然而,我看过市面上流行的几种讲史书,却发现这些业余作者似乎并不愿下比专业人士更多的功夫,而更喜欢剑走偏锋、耸动视听。
    向天亮脸一红,本能的夹紧双腿,殊不知换来的是恰得其反的效果,那片高原海拨瞬间增高不少厘米,刹时变成了了巍峨的高山,还在薄薄的单裤里微微的耸动。
    日前,西安居民陈某从银行自动取款机中取出冥币的新闻耸动视听。
    上班族肩部放松运动:挺胸站立两脚平行同肩宽,双肩上下耸动;低头仰头左右转动头部,双肩做回环运动,助肩部放松。闲时多动动健康更长寿!
    这里摘取的是最末一期,事后给别家报刊转载,编者存心耸动,取文中一句话为题,沿用如上。
    说记者是一种高危职业,真不叫耸动听闻。
    当音乐中突然加入了萨克斯管,节奏变快时,他小心地将她旋转起来,耸动着双肩打着拍子。

    汉字详情

    sǒng [song]
    部首: 605
    笔画: 10
    五笔: WW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OSJ
    四角: 884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从声。本义:耳聋) 同本义

    子野听耸, 离朱目眩。—— 马融《广成颂》

    耸,聋也…生而聋,陈、 楚、 江、 淮之间谓之耸。 荆阳之间及 山之东西双聋者谓之耸。——《方言》。 郭璞注:“言无所闻常耸耳也。”

    (2) 又如:耸昧(既聋又瞎。即昏瞶)

    动词

    (1) 高起;矗立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上耸千尺。—— 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耸人瞻仰(众人耸立瞻仰);耸秀(高耸秀丽);耸出(高耸突出);耸耳(高起的耳朵;竖起耳朵);耸然(高耸貌);耸峭(高耸陡峭);耸突(高耸突起);耸干(高挺的树干);耸擢(高耸突出);耸耸(竖起貌;挺立貌);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3) 比喻出众,不凡

    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耸壑昂霄(矗立山谷间,高耸入云霄。比喻超拔出众,出人头地)

    (5) 向上跳;向上动 。如:耸擢(跳跃);耸体(犹耸身)

    (6) 劝勉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又如:耸恿(劝说);耸劝(劝导;警惕自勉)

    (7) 通“怂”。怂恿 。如:耸恿(怂恿);耸臾(怂恿);耸踊(怂恿);耸惑(怂恿诱惑);耸踊(怂恿)

    (8) 惊动;惊惧

    耸之以行。——《左传·昭公元年》

    驷氏耸。——《左传·昭公十九年》

    身耸除洁。——《国语·周语下》

    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刘禹锡《观柘枝舞》

    (9) 又如:危言耸听;耸惧(恐惧。即悚惧);耸激(犹激励);耸踊(欢腾)

    英文翻译

    urge on; rise up; stir, excite

    方言集汇

    ◎ 粤语:sung2

    宋本广韵

    dòng [dong]
    部首: 217
    笔画: 6
    五笔: FC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KS
    四角: 1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