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教

yē sū jiào [ye su jiao]
繁体 耶穌教
注音 一ㄝ ㄙㄨ ㄐ一ㄠˋ

词语释义

耶稣教 Yēsūjiào

(1) 我国对基督教新派的称呼。即新教。耶稣教于十九世纪初年传入中国

Protestantism

词语解释

  1. 我国称基督教新派为“耶稣教”。该教于十九世纪初年传入我国。参见“ 基督教 ”。

引证解释

⒈ 我国称基督教新派为“耶稣教”。该教于十九世纪初年传入我国。参见“基督教”。

耶稣教的国语词典

专指基督教的新派,十六世纪时马丁路德反抗罗马教皇公行贿赂,发卖赎罪券,后各地响应,于西元一五三○年建立新教,即为耶稣教。清朝中叶传入中国。

耶稣教造句

耶稣教给我们的爱与宽容和自由选择。
耶稣教我们彼此相爱。
就像耶稣教徒之一的爱迪生和苏珊和安东尼。
而独至西教一兴,美与法合举国之权力以袒庇之,莠民以入教为护符。
耶稣教给了我们度现世生活的方法。
以各种各样的职责帮助教区长的耶稣教徒的平信徒。
在对耶稣教上没有什么理由的战争。
彼得斯说:我认识许多耶稣教会梵蒂冈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他们认为自己是严肃的科学家,正在设法回答外星人问题。
用他的热情,耶稣教我们怎样在爱中去谅解,怎样在谦卑中去谅解。
德国:德国的每一信奉耶稣教的家庭,都有一株圣诞树,圣诞树是在德国最先有的。
我们的工作就是透过耶稣教给孩子快乐。
当耶稣教他的信徒祈祷的时候,他说,“给我们今天那份每天需要的面包吧。”。
我们有什么作为耶稣教只是局部的。
站在五千个饥饿的男子汉和他们的家人当中,耶稣教导我们,在面对一个看来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我们应当怎样做。
要天主教徒中耶稣教徒共睡一床可不容易,除非双方都在睡梦中。
没有什麽认为,在远程容忍任何恐怖主义,特别是自耶稣教和平和同情心。
为了拯救现存资本主义的阴暗面,他认为,可以考虑先返回以耶稣教伦理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原点”,然后以此为基础,努力建造比初期时更好的新资本主义。
在这方面有什么耶稣教,是金钱的财富,共同繁荣和幸福?
一位有争议的名叫安东尼梅德洛耶稣教徒神父质疑我们行善的潜意识的动机。“行善”他说,“实际上是的利他式化下的自我利益形式”。

汉字详情

yé,yē [ye]
部首: 605
笔画: 8
五笔: B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SJNL
四角: 1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耶稣或耶稣教的简称

佛生最先, 孔次之, 耶又欢之。—— 谭嗣同《仁学》

(2) 译音用字 。如:耶和瓦(耶和华)

(3) 另见

助词

(形声。从耳,邑(右耳旁是“邑”的变形)声。不详) 本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为一郎僮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史公果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抑未死耶。

岂可近耶。——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不久死耶。

捋虎须耶。

过实耶。——清· 周容《芋老人传》

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人诟詈耶。——《明史》

名词

父亲。后作“爷”

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宋· 程大昌《演繁露》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古文苑·木兰诗》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

耶耶(父亲;祖父);耶娘(父母。后多作“爷娘”)

助词

(1) 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提顿、反问、选择、测度、判断、感叹等。如:耶乐(叹词。如说啊呀);耶耶(叹词。表示惊讶); 耶许(象声词。本为劳动时众人齐发的声音。引申为有齐声共叹之义);耶禹(如耶许);耶耶乎(方言。有随便、马虎、不负责、不高明等意);耶揄(揶揄。耍笑、嘲弄)

(2) 另见

英文翻译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e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a2 ja1 [客语拼音字汇] ya2 [沙头角腔] ja2 [东莞腔] ja2 [海陆丰腔] ra2 ra1 [梅县腔] ja2 [宝安腔] ja2 [客英字典] ja2 ja1 [陆丰腔] ja1
◎ 潮州话:ê1(e) ia5 ê5(îa ê)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遮麻三開平聲開口三等jajĭa
[su]
部首: 505
笔画: 13
五笔: QGTY
五行:
仓颉: NMHD
四角: 221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禾,鱼声。“苏”的本字。艸、禾义通。“稣”常用为“苏醒”义)

(2) 同“苏”

稣,把取禾若也。——《说文》。段玉裁改为“杷取禾若也”,并注:“杷,各本作把,今正。禾若散乱,杷而取之,不当言把也。

(3) 转意为死而复生,苏醒,复活。今作“苏”

留尸十日,平旦喉中有声如雨,俄而稣活——《法苑珠林》

英文翻译

revive, to rise again; col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sou1

宋本广韵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