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耳旁。多见于戏曲。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三折:“他耳边厢悄悄的言,心儿里暗暗的晓。” 元 赵彦暉 《点绛唇·席上咏妓》套曲:“眼前面人千里,耳边厢音信杳。”《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耳边厢听得道路传闻,説 海东天子 佔了某州某县,渐渐逼近 徽州 。”
引证解释
⒈ 耳旁。多见于戏曲。
引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他耳边厢悄悄的言,心儿里暗暗的晓。”
元赵彦暉《点绛唇·席上咏妓》套曲:“眼前面人千里,耳边厢音信杳。”
《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耳边厢听得道路传闻,説海东天子佔了某州某县,渐渐逼近徽州。”
耳边厢的网络释义
耳边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耳 | 而止 | 日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nʑĭə | njix/riio |
详细解释
biān
名词
(1) (形声。从辵(
),臱( )声。本义:山崖的边缘)(2) 同本义
边,行垂崖也。——《说文》
边,垂也。——《尔雅》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唐· 李白《荆州歌》
(3) 又如:崖边;岸边;水池边;边侧(边沿,旁侧);边涯(边际;边缘)
(4) 边境
其在边邑。——《礼记·玉藻》。注:“九洲之外。”
顿颡于边。——《国语·吴语》。注:“边,边境也。”
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五大:一种大人物。)——《左传·昭公十一年》
思念北边之末安。——《盐铁论·利议》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诗
(5) 又如:边人(边境的人);边民(边境的人民);边缺(边远地区官职的空缺);边任(驻守边远地区的重要职位);边庭(边疆);边夷(泛指边疆的少数民族);边功(在边境抗敌所建立的功劳)
(6) 旁边
边,方也。——《广雅》
续衽钩边。——《礼记·深衣》
齐衰不以边坐。——《礼记·檀弓》
鸟宿池边树。——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7) 又如:左边;右边;边厢(旁边);边邦(邻邦);边近(旁边,附近)
(8) 尽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 杜甫《登高》
(9) 又如:无边;无边无际;边梢(树枝的末梢)
(10) 边区的省称 。如:边府(边区政府);边币
(11) 方位词的后缀
故垒西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 又如:东边;西边;后边;前边
(13) 姓
动词
(1) 靠近
齐边 楚。——《史记·高祖本纪》。集解:“近也。”
(2) 又如:边鄙(靠近边界的地方);边海(靠海,临海;海边);边带(邻接,毗连)
bia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iang1(piang)[潮州]biêng1 , bin1(piⁿ)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厂(
)相声。从厂,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廊)(2) 同本义
厢,廊也。——《说文新附》
室有东西厢曰庙。——《尔雅·释宫》。孙注:“厢,夹室前堂。” 李注:“厢,谓宗庙殿有东西小堂也。”
下雕辇于东厢。——张衡《东京赋》
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唐· 韦应物诗
(3) 厢房,在正房前面两侧的房屋
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汉书·周昌传》。师古曰:“正寝之东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箧之形。”
月暗西厢,凤去秦楼。——元· 王实甫《西厢记》
东厢扶案。——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东厢;西厢;厢房;厢库(纸扎的房屋);厢悬(古代礼乐制度。悬钟磬类乐器于厢室中)
(5) 堂屋的东西墙
蒺藜蔓乎东厢。——《楚辞》
(6) 边;旁
怕不是我身厢有甚么缠魂不定?——汤显祖《南柯记》
(7) 又如:两厢;这厢;那厢;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8) 宋代划分京城地区为若干厢,相当今日的区 。如:厢禁军(对厢军、禁军的混合称呼;泛指士兵)
(9) 靠近城的地方为厢 。如:关厢;城厢;厢村(城郊的乡村)
(10) 车厢
于是先生乃舒虹霓以蕃尘,倾雪盖以蔽明,倚瑶厢而徘徊,总众辔而安行。——阮籍《大人先生传》
(11) 用同“箱”。箱箧
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儒林外史》
打开这药厢,将小舍人放在里面。——纪君祥《赵氏孤儿》
(12) 又如:厢子(箱子);一厢豆腐
(13) 类似厢的隔间 。如:包厢; 车厢
动词
(1) 镶嵌。用同“镶”
阶檐上,真个放着一柄金厢白玉珪。——《西游记》
(2) 又如:厢嵌(镶嵌)
(3) 用花边、滚边、带、条子给…装 。用同“镶”
以白鹿纸厢边,不可用绢。——文震亨《长物志·装贴》
(4) 又如:厢白旗(镶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厢红旗(镶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厢黄旗(镶黄旗。清代八旗之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siong1
◎ 潮州话:siên1/sion1 (sie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