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

ěr gēn [ er gen]
注音 ㄦˇ ㄍㄣ

词语释义

耳根 ěrgēn

(1) 耳廓的根端

ear root

(2) 〈方〉耳

耳根前
the ear

词语解释

  1. 耳朵的根部。亦指耳朵。

    唐 白居易 《琴酒》诗:“耳根得所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 宋 苏轼 《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博家》诗:“试教长笛傍耳根,一声吹裂堦前石。”《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蒋震卿 见问着这话,自觉先前失言,耳根通红。”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想着,觉得惭愧,两颊连耳根都热起来。” 巴金 《将军集·幽灵》:“妻埋下头,过了片刻忽然低声说,声音有些颤抖,连耳根也红了。”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虎妞 堵着爸爸的耳根子吹嘘, 刘四爷 对 祥子 笑了笑。”

  2. 佛教语。六根之一。指对声境而生耳识者。

    《楞严经》卷三:“耳根劳故,头中作声。” 唐 雍陶 《安国寺赠广宣上人》诗:“今来合掌听师语,一似敲冰清耳根。” 清 龚自珍 《五重证义》:“又 观世音 用耳根, 香积佛 众香世界用鼻根, 智者大师 用意根,即是六根真常之证。”参见“ 六根 ”。

  3. 指缀在鞋跟上的带片。

    郭沫若 《瓶》诗之一:“她那 蜀 锦的上衣,青罗的短裙,碧绿的绒线鞋儿上着耳根,这些都还在我如镜的脑中驰骋。”

引证解释

⒈ 耳朵的根部。亦指耳朵。

唐白居易《琴酒》诗:“耳根得所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
宋苏轼《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博家》诗:“试教长笛傍耳根,一声吹裂堦前石。”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蒋震卿见问着这话,自觉先前失言,耳根通红。”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羿想着,觉得惭愧,两颊连耳根都热起来。”
巴金《将军集·幽灵》:“妻埋下头,过了片刻忽然低声说,声音有些颤抖,连耳根也红了。”
老舍《骆驼祥子》十三:“虎妞堵着爸爸的耳根子吹嘘, 刘四爷对祥子笑了笑。”

⒉ 佛教语。六根之一。指对声境而生耳识者。参见“六根”。

《楞严经》卷三:“耳根劳故,头中作声。”
唐雍陶《安国寺赠广宣上人》诗:“今来合掌听师语,一似敲冰清耳根。”
清龚自珍《五重证义》:“又观世音用耳根, 香积佛众香世界用鼻根, 智者大师用意根,即是六根真常之证。”

⒊ 指缀在鞋跟上的带片。

郭沫若《瓶》诗之一:“她那蜀锦的上衣,青罗的短裙,碧绿的绒线鞋儿上着耳根,这些都还在我如镜的脑中驰骋。”

耳根的国语词典

耳边。

如:「耳根清净。」

耳根的网络释义

耳根 (网络作家)

  • 耳根,是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喜爱中国古典神话故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网络小说的创作。作者现已成为起点仙侠类小说的一面旗帜。其主要代表作《仙逆》,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为之倾倒,并长期占据起点仙侠类小说月票榜的前列。
  •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 耳根 (汉语词汇)

  • 耳根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ěr gēn。词语释义有耳朵根部,亦指耳朵;佛教语;鞋跟带片。词语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琴酒》诗:“耳根得所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
  • 耳根造句

    因为不堪盛名之累,他不得不隐姓埋名,暂时避居山林,图个耳根清净。
    成天唠唠叨叨的王老太搬走了,这下总算耳根清净了。
    无官一身轻,他自从退居第二线,也就耳根清净多了。
    她们整天吵闹,使人心烦意乱,我只好躲开,也落得个耳根清净。
    她耳根子软,特容易上当受骗。
    饿死他们算了,我们也落得个耳根清净。
    童老爷轻轻搀扶住他,这个老人是世伯身边的仆丛,不只畜牲是他看大的,就连结拜兄掌也是他看到大的,真能算得上耿耿忠心,就是耳根极软。
    人人说到你,你不觉得耳根红热吗?他们都说我脾气太好了,害得你如此这般。
    为了耳根清净,飘无踪只得无奈地答应。
    不过,其他皇子自然不甘心,但又害怕我瞪人,所以扭扭捏捏的不敢上前,我也乐得耳根清净。
    路上碰到几条狗冲我狂吠,为了耳根清净,费了些手脚。
    清风翻了翻白眼,一阵无语,不过还是点了点头,让自己的耳根清净一下也好。
    为表示我的朋友打扰你耳根清净的歉意,我决定的装备我们俩不要。
    并不是怕女朋友,而是懂得给女朋友面子,可以摆平的事情为什么不早点搞定,让耳根清静呢?要知道上海节奏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一路,李陶很难得耳根清净了。
    系统君,你继续沉默吧!返正现在我可以耳根清静了!
    你爱说不说!你能有什么喜事?不就是向我吹嘘你和陶小茜在一起有多开心,有多幸福!那话我早就听腻了!不说更好,我还落个耳根清净!
    额前刘海飘拂,耳根卡着一根凤凰簪子。
    看着云阳长老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走了,张想是哈哈大笑,总算把这牛皮糖一般的老头混弄走了,自己也可以耳根清净一下了。
    后来,他不再有动静,我耳根清净了,心里却空落得要紧。

    汉字详情

    ěr [er]
    部首: 605
    笔画: 6
    五笔: BGH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止上聲開口三等nʑĭənjix/riio
    gēn [gen]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V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AV
    四角: 479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艮( 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2)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论衡·超奇》

    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根荄(根。荄: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根茇(植物的根部);根柢(草木的根);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植根)

    (4) 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

    根,始也。——《广雅·释诂一》

    根者,书之所谓柢也。——《韩非子·解老》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淮南子·原道》

    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后汉书·宋弘传》

    然病之生也,有根有柢。——陈亮《与彭子寿祭酒》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宋· 苏轼《李君山房记》

    (5) 又如:祸根(祸事的根源;引起灾祸的人或事物);根浅门微(根基浅,门第低微);根儿(根本);根气(根基。指禀赋、气质);根儿里(根本;本来);根苗(兆头,开头)

    (6) 物体的下部,基部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唐· 白居易《早春》

    (7) 又如:根下(物体的根基附近);墙根;堤根;根前(跟前)

    (8) 痼疾

    自去夏侵暑,入此秋变,头齿眩疼,根痼渐剧。——《宋书·颜延之传·自陈表》

    (9) 又如:根疵(痼疾)

    (10) 佛学名词。佛家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 。如:根器(佛教以木比喻天性叫做“根”。根能雕刻叫做“器”,泛指禀赋);根力(指五根和五力);根门(六根漏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的门户,故称为“根门”);根缘(人的根性与境遇的缘务)

    (11) 数学名词。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或称代数方程式的解;方根的简称

    (12) 化学名词。即带电的基 。如:硫酸根;氨根

    (13) 延续后代的子孙

    夏堪……零陵太守之根嗣也。——《相府小史夏堪碑》

    (14) 又如:根嗣(长子);根谱(犹族史);根祖(祖宗)

    〈动〉?

    (1) 植根

    半生无根着,飘转如断梗。——金· 元好问《出京》诗

    (2) 又如:根着(植根于地)

    (3) 杜绝;根除

    若攻之不根,是养疾疴于心腹也。——《后汉书·西羌传论》

    (4) 又如:根株

    (5) 根究;追究

    其己为民间侵耕地土,更不根究,盖以本议欲以见在牧地,给与民耕,岂可却根究己耕之地,重为搔扰。——宋· 欧阳修《论牧马草地剳子》

    (6) 又如:根勘(彻底查究);根究着实(追根究底,打听清楚);根刷(根刮,彻底清查;彻底搜求);根穷(彻底追查)

    (7) 通“跟” 。如:根寻(跟踪查找);根捕(跟踪缉捕);根索(跟踪,搜求或追查)

    量词

    (1) 用于条形物 。如:一根竹竿;三根电线杆

    (2) 具有适合一定目的的长度、强度或结构的线、纱、带、绳、金属丝或电缆的数目 。如:一根带刺的铁丝网线也没有

    英文翻译

    root, base(d on); found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1 gin1 [东莞腔] gen1 [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en1 gin1 [宝安腔] gen1 [客语拼音字汇] gen1 gin1 [客英字典] gin1 [海陆丰腔] gin1 gen1 [台湾四县腔] gin1 gen1
    ◎ 潮州话:geng1(kurng) [揭阳]gêng1(keng) [潮阳]ging1(ki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痕平聲開口一等kənkon

    耳根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