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软

ěr duo ruǎn [er duo ruan]
繁体 耳朵軟
注音 ㄦˇ ㄉㄨㄛˇ ㄖㄨㄢˇ

词语释义

耳朵软 ěrduo ruǎn

(1) 指容易听信别人的话

be susceptible to flattery;credulons

词语解释

  1. 见“ 耳软 ”。

引证解释

⒈ 见“耳软”。

耳朵软的国语词典

形容缺乏主见,容易听信他人的话。

如:「董事长什么都好,就是耳朵软,所以小人容易接近。」

耳朵软造句

恨自己耳朵软,嘴巴馋,腿脚懒!但是因为也不是很胖,所以也没有再减到一百以下,好像没有当时的决心和狠劲了。
它的耳朵软不拉搭,鼻子红得发亮。
安定发哈达法士大夫弧光灯发挥耳朵软豆腐干。
在他的头发的一部分,在他耳朵软弯曲的边缘。
除此之外,偏偏狮子座又是一个耳朵软容易听信谗言的人。
由此可见,重庆男人虽然“耳朵软”,但在经济上却不那么“软”,男主外女主内仍然是主流思想。
“原来我不放心这小子,怕他耳朵软,遇到三朋四友要违规开车也拉不下脸面,现在我放心了!”老林在电话那头说道。
布伦达说她的老板耳朵软,要是她需要一天休假的话,他总是会给的。
我这人耳朵软,同学介绍说他人好后来就混着了,反正他会烧饭会听我发火,还算凑和,可是结婚是不行的。
例:老张这个人人很好,就是耳朵软,别人说什么都相信,没有自己的主见。
素贞恨恨:“堂堂男子汉,竟然耳朵软心思乱,禁不得旁人嗦摆,就连妻子都不相信了。我对你的好,比不上陌生人三言两语。”。
当时就有怀疑了,还买,楼主是耳朵软呀!!被售后员忽悠了!
软耳人,耳朵软,有易受人哄骗的倾向。

汉字详情

ěr [er]
部首: 605
笔画: 6
五笔: BGH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止上聲開口三等nʑĭənjix/riio
duǒ [duo]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M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ND
四角: 77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是“木”(树),上面象花实之类。本义:花朵。朶为朵的俗字)

(2) 树木枝叶花实下垂貌。今指花朵,即植物的花或苞

朶,树木花朶朶也。——《说文》

(3) 又如:朵云(对他人书信的敬称);朵作千叶(花瓣极多)

(4) 耳朵 。如:朵子(首饰名)

(5) 转指两旁 。如:朵廊(大殿的左右走廊);朵殿(大殿的东西侧堂);朵楼(正楼两旁的楼)

量词

(1) 花朵及花朵状物的计量单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一朵花;两朵云

动词

(1) 动

我将观其往事之卒而朵焉。——《马王堆汉墓帛书》

(2) 又如:朵颐(动腮颊,吃东西的样子)

英文翻译

cluster of flowers; earlobe

方言集汇

◎ 粤语:do2 doe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o3 to2 [梅县腔] do3 [宝安腔] do3 [客英字典] do3 [台湾四县腔] do3 to2 [东莞腔] do3 [客语拼音字汇] do3
◎ 潮州话:do5 do6(tô tŏ)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丁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tuɑtuax/tuaa
ruǎn [ruan]
部首: 405
笔画: 8
五笔: LQWY
仓颉: KQNO
四角: 475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动词

(1) 麻痹;软化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

英文翻译

soft, flexible, pliable; weak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