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塞

ěr sai,ěr sāi [er sai,er sai]
注音 ㄦˇ ㄙㄞ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 ěr sai ] :

〈名〉耳垢gòu。


[ ěr sāi ] :

1.小型受话器,可塞在耳中,常用在收音机和助听器上。

2.用软橡胶制成的塞子,游泳时塞在耳朵中,防止水进入耳朵内。


词语解释

  1. 即耳垢。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九:“ 郑师甫 云:尝患足上伤手疮,水入,肿痛不可行步。有丐者令以耳塞敷之,一夕水尽出,愈。”参见“ 耳垢 ”。

  2. 旧时妇女的耳饰。

    清 顾起元 《客座赘语·女饰》:“耳饰在妇人,大曰环,小曰耳塞。”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今 江寧 妇人耳上缀环,老妇所缀谓之耳塞。”

  3. 用软橡胶制成的塞子。游泳时塞在耳中,以防止进水。

  4. 可塞于耳中的小型受音器。常用在音响设备和助听器上。

引证解释

⒈ 即耳垢。参见“耳垢”。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九:“郑师甫云:尝患足上伤手疮,水入,肿痛不可行步。有丐者令以耳塞敷之,一夕水尽出,愈。”

⒉ 旧时妇女的耳饰。

清顾起元《客座赘语·女饰》:“耳饰在妇人,大曰环,小曰耳塞。”
章炳麟《新方言·释器》:“今江寧妇人耳上缀环,老妇所缀谓之耳塞。”

⒊ 用软橡胶制成的塞子。游泳时塞在耳中,以防止进水。

⒋ 可塞于耳中的小型受音器。常用在音响设备和助听器上。

耳塞的国语词典

用软橡胶制成的塞子。可塞在耳内,防止进水或噪音。

耳塞的网络释义

耳塞

  • 耳塞,小型受话器,可塞在耳中,常用在收音机和助听器上。也可以塞在耳中,游泳时用来防止水进入耳内,也可以用来减低噪声干扰,即防噪音耳塞、睡眠耳塞等。
  • 耳塞的翻译

    英语: earplug, earphone
    法语: écouteur, kit main libre

    耳塞造句

    轻松听音乐跑步时听音乐常常会感到烦恼:传统的头戴式耳机会弄乱你的头发,而耳塞式耳机又会使你的耳朵发疼。
    也可能觉得耳塞或眼周、前额、颊骨有周期性压力。
    耳塞式耳机往往被当作是一项有缺陷的发明。
    在感受着“见信如晤”的情怀中,一批批煲电话粥的“耳塞族”、沉迷网络的“冲浪族”以及热衷短信的“拇指族”应运而生。
    适合思维新潮活跃、聆听多种音乐的消费者,此耳塞能发出清爽的中高音和细节丰富的低频。
    耳塞配对,并调节其与手机之间的通信,以保证声音传输的同步率。
    一身运动套装,双耳塞着耳机,这差不多是绝大多数夜跑者的“标准配置”,不少外国夜跑者还穿着短袖短裤。
    戴上耳塞或者护耳器等保护措施可以防止耳鸣。
    如果已经排定行程,建议妈妈们遵照医嘱,使用鼻黏膜消肿药或飞行耳塞,清除鼻部分泌物后,捏鼻、鼓气平衡中耳气压,可减轻航空中耳朵的不适症状。
    要注意的是,街道在晚上是相当吵闹的,所以要么选一个庭院式的房间,要么就带着耳塞。
    室内防雷应尽量远离各种导线和电器设备,如电灯、电话、电视机等,特别要注意不要带耳塞机收听广播和使用移动电话。
    如果两耳塞豆、不闻雷鸣,或者老虎屁股摸不得,就听不到尖锐批评,即使听到了也不会反思和改进。
    在选择耳机方面,最好用耳罩式耳机,少用耳塞式耳机,相比之下,前者对听力的损伤更小。
    这是一种能把耳塞刚好弯到你的耳朵里的可折叠的头巾。
    工人们必须带耳塞才能够忍耐工厂里震耳欲聋的噪音。
    唯一能使耳塞好好的保持原位的恐怕就是强力胶了。
    全国爱耳日,护耳贴士送给你:远离嘈杂与喧哗,噪声环境耳塞戴,发炎耳鸣急就医,耳机声音要适当,清洗耳廓要经常,沐浴洗头防进水,安全健康最重要!
    进入车间必须确保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必要时使用口罩。
    少数干部更是习惯了听掌声、笑声、歌声,听唯唯诺诺之声、觥筹交错之声、赞美叫好之声,而对人民群众的心声、呼声却两耳塞豆、置若罔闻。
    特别适用于汽车,家具,制鞋,胶轮,耳塞等工业制品。

    汉字详情

    ěr [er]
    部首: 605
    笔画: 6
    五笔: BGH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止上聲開口三等nʑĭənjix/riio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PFJF

    英文翻译

    stop up, block. seal, c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