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硕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高年硕德者。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况今俊乂至多,耆硕咸在,苟以登用,皆踰於臣。”《新唐书·卢钧传》:“以 钧 耆硕长者,顾不任职,咎 綯 为媢贤。” 清 顾炎武 《程正夫诗序》:“既又得见於异邦之名公耆硕,则其言亦復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 长素 魁垒耆硕之誉闻於 禹 域,而弟子亦多言革命者,少一转移,不失为素王玄圣。”
引证解释
⒈ 高年硕德者。
引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况今俊乂至多,耆硕咸在,苟以登用,皆踰於臣。”
《新唐书·卢钧传》:“以钧耆硕长者,顾不任职,咎綯为媢贤。”
清顾炎武《程正夫诗序》:“既又得见於异邦之名公耆硕,则其言亦復然。”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长素魁垒耆硕之誉闻於禹域,而弟子亦多言革命者,少一转移,不失为素王玄圣。”
耆硕的国语词典
年高有德望的人。
耆硕的网络释义
耆硕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qí
形容词
(1) (形声。《说文》:“从老省,旨声。”形旁本是“老”,为了文字结构匀称,省略了一部分。本义:老)
(2) 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耆,老也。——《说文》
六十曰耆。——《礼记·曲礼》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耆耋好礼。——《礼记·射仪》
俾尔耆而艾。——《诗·鲁颂·閟宫》
(3) 又如:耆艾(老人的通称);耆叟(老叟);耆寿耇老(长寿老人);耆耇(老年人。耆为六十岁、耇为九十岁)
(4) 强横的
耆,强也。——《广雅》
不懦不耆。——《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彊也。”
(5) 又如:耆帅(强横拔扈,作乱造反的将帅)
名词
师长,长者 。如:耆硕(年高有德的人);耆民(年高有德之民);耆英(年高硕德者);耆彦(年高望重的人)
shì
动词
通“嗜”(
)。爱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耆欲不同。——《周礼·秋官·大行人》
鸱鸮耆鼠。——《老子·齐物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5 ki2 [客英字典] ki2 [台湾四县腔] sii5 ki2 [梅县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宝安腔] ki2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鬐 | 渠脂 | 羣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gjii/gi | gʰi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页(
),石声。页,头。本义:头大)(2) 同本义
硕,头大也。——《说文》
(3) 引申为大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硕果不食。——《易·剥》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诗·唐风·椒聊》
(4) 又如:壮硕;肥硕;硕德(大德);硕见(高见);硕大;硕画;硕望;硕量;硕谋(远大的谋略);硕虑(深远的思虑)
(5) 通“石”。比喻坚固
孤与将军,恩如骨肉…而忍绝王命,明弃硕交,实为佞人所构会也。——《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6) 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南史·顾越传》
(7) 又如:硕老(年高望重的博学之士);硕彦(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的名流);硕隽(学识渊博、俊拔出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