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刻

fān kè [ fan ke]
注音 ㄈㄢ ㄎㄜˋ

词语释义

按照原版重新雕版(印刷):~本ㄧ~重印。

词语解释

  1. 本指依原刻本影写而后上板重刻,后亦泛指翻印。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史籍·管子注》:“《管子》旧有注,近世翻刻者,谬为大言,强作解事,尽删去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为正一字, 坡公 当九泉相赏。故多恨翻刻讹书及矮人妄注。”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老莲 之《水浒图》,久闻其名,而未一见。 日本 所翻刻者,系别一 明 人作。”

引证解释

⒈ 本指依原刻本影写而后上板重刻,后亦泛指翻印。

明杨慎《丹铅总录·史籍·管子注》:“《管子》旧有注,近世翻刻者,谬为大言,强作解事,尽删去之。”
清周亮工《书影》卷二:“为正一字, 坡公当九泉相赏。故多恨翻刻讹书及矮人妄注。”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老莲之《水浒图》,久闻其名,而未一见。 日本所翻刻者,系别一明人作。”

翻刻的国语词典

先据原刻版影摹,然后上版开雕。

翻刻的网络释义

翻刻

  • 翻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ān kè,意思是按照原版重新雕版(印刷)。
  • 翻刻造句

    这套书虽然不是原版,但翻刻得十分精美。
    首先,正文前选录八种书影,以便读者对明代翻刻宋本有比较清晰、直观的认识。
    何绍基认为,“永和二年”当为“永和四年”,他认为能够看清楚是“二年”的,就是翻刻本。
    刘大人所指莫非是翻刻于南岳岣嵝峰碑文的禹王碑。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着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也没怎样,就是欣赏一下,体味那种巨大的成就感,接着就可以借给别的小伙伴继续翻刻,或者就是夹在某本厚厚的书里,也就是这本辞典里,保存起来。
    印谱大致分原印钤拓本,木刻翻摹本、锌版翻刻本、石印、珂罗版印影本等多种,尤以明清原钤本存世稀少,收藏投资价值最高。
    据不完全统计,广雅书局在此期间共刻书两百一十五种,其中包括《钦定全唐文》一千卷、翻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四十八种等巨著,其规模极为宏大。
    古代科举分房阅卷,从此之后,再无《仪礼》之房,因此,诵习《仪礼》的学者寥若晨星,《仪礼》屡经翻刻,讹脱衍倒之处在在多有,但由于诵习者少,很少有人问津。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着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汉字详情

    fān [fan]
    部首: 626
    笔画: 18
    五笔: TO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WSMM
    四角: 27620

    详细解释

    动词

    (2) (形声。从羽,番声。本义:鸟飞)

    (3) 同本义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王维《辋川闲居》

    (4) 又如:翻泊(或飞或止);翻翔(翻飞,飞翔);翻簸(飞驰)

    (5) 翻转;翻腾

    波翻晓霞影。——李白《姑熟十咏》

    (6) 又如:翻滚滚(上下急速滚动的样子);翻海(形容声响如海浪翻腾);翻雪(形容白浪翻滚);翻扑(翻腾)

    (7) 反转,倾倒,变动位置

    钿头银篦击节碎,白色罗裙翻酒污。——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多少好汉被蒙汗酒麻翻了。——《水浒传》

    (8) 又如:翻席(吃完一席,再到他处吃另一席);翻台(嫖客在一妓院宴毕,再到另一妓院饮宴);翻手(翻转手掌。形容时光迅速或处事轻便)

    (9) 推翻;改变 。如:翻变(翻悔,变卦);翻异(事后改变主意);翻样(变换花样);翻盘(推翻承诺)

    (10) 翻过;越过 。如:翻墙(翻过墙壁)

    (11) 回返 。如:翻回(回返)

    (12) 翻阅,披览 。如:翻披(翻阅,披览);翻撷(翻检)

    (13) 翻译 。如:翻经(翻译佛经);翻绎(犹推演)

    (14) 反复研讨 。如:翻空(形容作文构思时奇想联翩);翻思(反复思考)

    (15) 谱写;改编;移植 。如:翻梓(翻刻;翻印);翻謄(改作;抄写誊录);翻意(变换文意)

    (16) 演唱;演奏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宋· 辛弃疾《破阵子》

    (17) 又如:翻出(演奏)

    (18) 数量成倍增加 。如:翻一番(增加一倍)

    (19) 翻脸 。如:翻面皮(翻脸);翻腔(突然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态度);翻口(改口,变卦)

    副词

    (1) 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却”

    秦人半作 燕地囚,胡马翻衔 洛阳草。—— 唐· 李白《猛虎行》

    (2) 又如:翻调(反正)

    英文翻译

    flip over, upset, caps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n1 pan1 [东莞腔]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1 pan1 [陆丰腔] fan1 [沙头角腔] fan1 [客英字典] fan1 [梅县腔] fan1 pon1 [宝安腔] fan1 [客语拼音字汇] fan1 p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ɐnphyan/phvan
    [ke]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YNTJ
    五行:
    仓颉: YOLN
    四角: 028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 同本义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 又

    刻桓宫桷。

    (4)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6) 绘画;修饰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 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7)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8) 划,割 。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9) 严格要求 。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10) 限定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11)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12) 伤害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13)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14) 铭记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15)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名词

    (1) 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六点一刻

    形容词

    (1) 刻薄;苛刻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2)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3) 急迫 。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4) 刻苦 。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英文翻译

    carve, engrave; quarter hou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t7 [陆丰腔] ket7 [客英字典] kat7 ket7 kwat7 kiet7 [东莞腔] ket7 [梅县腔] kat7 ket7 [海陆丰腔] kat7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ad5 kiad5 [宝安腔] ket7 | kat7 [台湾四县腔] kat7 kiet7
    ◎ 潮州话:kêg4 (kh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kʰəkkhok/q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