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旄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杆顶饰以翠羽的旗帜。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掣翠旄於华盖之角,彗黄屋於钩陈之星。”
引证解释
⒈ 杆顶饰以翠羽的旗帜。
引唐杜甫《有事于南郊赋》:“掣翠旄於华盖之角,彗黄屋於钩陈之星。”
翠旄的网络释义
翠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羽,卒声。本义:翠鸟)
(2) 鸟名,翠鸟。又专指雌性的翠鸟
(3) 又如:翠以羽自残(翡翠鸟因羽色之美而被残杀。比喻人因有才而遭嫉害);翠毛(翠鸟的羽毛);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翠禽(翠鸟)
(4) 翠鸟的羽毛,可作装饰品 。如:翠翘(古时女子首饰名。形似翠鸟尾上的长羽);翠华(指皇家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而成的旗帜)
(5) 又指青、绿、碧色的玉石 。如:翠纯珠围(绕以翡翠,围以珠玉);翠冠(翠玉所饰之冠);翠佩(翠玉的佩饰。亦借指美女)
形容词
(1) 青、绿、碧之类的颜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三)》
青树翠蔓。——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又如:翠樾埭(绿荫覆盖的堤坝);翠筠(绿竹);翠微(青葱的山色);翠屏(山名。亦指山色苍翠如屏);翠羽(青绿色的鸟羽)
(3) 与美人有关的。一般为美丽的意思 。如:翠眉(用黛螺画的眉。比喻美人的眉毛);翠蛾(用黛点色的蛾属。指美人的眉毛。也指美人)
(4) 色调鲜明 。如:翠旃(色泽鲜明的曲柄旗);翠墨(色泽鲜明的墨;色泽鲜明的字迹);翠灿(鲜明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5 [客语拼音字汇] cui4 [海陆丰腔] cui5 [客英字典] cui5 [陆丰腔] cui5 [宝安腔] cui5 [梅县腔] cui5 [东莞腔] cu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翠 | 七醉 | 清 | 脂A合 | 去聲 | 寘 | 合口三等 | 脂A | 止 | chyih/cvih | tsʰwi |
详细解释
máo
名词
(1) 同本义
旄,幢也。——《说文》。本用妈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后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
右秉白旄。——《书·牧誓》
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
见羽旄之美。——《孟子》
总光耀之采旄。——《史记·司马相如传》
乐师有旄舞。——《周礼·旄人》
上将拥旄西出征。——岑参《轮台歌》
(2) 又如:旄钺(本为旗帜和兵器。代指军权);旄麾(即旌麾。帅旗);旄象(饰以象牙的旌旗)
(3) 牦牛尾 。古代常作饰物
羽旄齿革。——《国语·晋语》
(4)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旄端(尾端)
(5) 牦牛
骍旄之盟。——《左传·襄公十年》
(6) 又如:旄尘(牦牛和尘);旄毡(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旄牛(即牦牛)
(7) 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
旄丘之葛兮。——《诗·邶风·旄丘》。传:“前高后下曰旄丘。”
(8) 又如:旄敦(旄丘与敦丘)
(9) 星名 。如:旄星(即旄头星);旄头(即昂星)
(10) 通“髦”。俊杰 。如:旄俊(俊杰之士)
(11) 通“毛”。
粪除其颠旄。——《管子·小匡》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诗·邶风·旄丘》
(12) 另见
mào
形容词
(1) 年老
反其旄倪。——《孟子·梁惠王下》
(2) 又如:旄倪(老人和幼儿);旄期(老年)
(3) 眼睛昏花
旄不知人。——《战国策》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au2 [宝安腔] mau2 mau1 | mau3 [客英字典] mau2 mau3 [海陆丰腔] mau2 mau3 [客语拼音字汇] mau2 [台湾四县腔] mau2 mau3
◎ 潮州话:m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毛 | 莫袍 | 明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mau | mɑ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