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律

zuì lǜ [ zui lv]
注音 ㄗㄨㄟˋ ㄌㄩˋ

词语释义

1.治罪的律条。

词语解释

  1. 治罪的律条。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杀死平人怎干休,莫言罪律难轻纵。”

引证解释

⒈ 治罪的律条。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杀死平人怎干休,莫言罪律难轻纵。”

罪律的网络释义

罪律

  •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杀死平人怎干休,莫言罪律难轻纵。”
  • 汉字详情

    zuì [zui]
    部首: 520
    笔画: 13
    五笔: LDJD
    五行:
    仓颉: WLLMY
    四角: 601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 同本义

    辠,犯法也。——《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尔雅》

    畏此罪罟。——《诗·小雅·小明》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卦象下传》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或闻无罪。——《史记·陈涉世家》

    恶不忍闻,罪不容诛。——《汉书》

    治臣之罪。——诸葛亮《出师表》

    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罪首(罪魁祸首);罪失(罪愆和过失);罪眚(罪愆,罪过);罪瑕(罪愆);罪祸(罪愆);罪累(罪过);罪悔(罪过);罪殃(罪过);罪辜(罪咎);罪衅(罪行;过恶);罪例(犯罪的案例)

    (4) 罪人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5) 又如:罪囚(罪犯);罪孥(罪犯的家属);罪徒(服刑的囚犯);罪疾(邪恶的罪人);罪脑(罪首);罪隶(古时罪人家属之男性没入官府为奴者)

    (6) 过失;错误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问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7) 又如:罪诟(过错;诟病);罪失(罪愆和过失);罪负(过失)

    (8) 苦难;祸殃 。如:受罪;罪殃(祸殃);罪逆(罪孽);罪疾(灾祸);罪恼(罪孽烦恼);罪障(佛教罪孽能障碍诸善,故称“罪障”);罪苦(佛教语。苦难。因为罪孽而蒙受苦难)

    (9) 刑罚

    墨罪五百,劓罪五百…杀罪五百。——《汉书·刑法志》

    (10) 捕鱼竹网

    罪,捕鱼器——《字汇补》

    动词

    (1) 归罪于

    禹、 汤罪己,其兴也悖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朕若罪宗宪,后日谁肯为国家任事?——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2) 又如:不罪(不怪罪;不归罪于);罪己(把罪咎归于自己);罪谴(罪责);罪坐(归罪;连坐)

    (3) 惩罚;治罪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变亦可乎?——《韩非子·五蠹》

    乃劝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吕氏春秋》。高诱注:“罪,罚也。”

    宗宪无以罪。——《明史》

    (4) 又如:罪人不孥(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罪法(罪罚);罪辱(处罚折辱);罪律(治罪的律条)

    英文翻译

    crime, sin, vice; evil; hard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5 [梅县腔] cui5 [沙头角腔] cui5 [东莞腔] cui3 [海陆丰腔] cui6 [陆丰腔] cui6 [宝安腔] cui3 [客英字典] cui5 [客语拼音字汇] c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四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徂賄上聲合口一等zuaix/dzuojdzʰuɒi
    [lv]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chì),聿( )声。本义:法律;法令)

    (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8) 律诗的简称 。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

    (11) 指季节和气候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

    动词

    (1) 约束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

    (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击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

    形容词

    (1) 高

    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

    罪律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