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课

bà kè [ ba ke]
繁体 罷課
注音 ㄅㄚˋ ㄎㄜ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罢课 bàkè

(1) 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上课

students’strike

词语解释

  1. 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上课。

    蔡元培 《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纪念》:“ 北京 国立各校, 安徽 、 江西 、 湖南 等省公立各校,常常为经费问题,闹‘罢课’。” 巴金 《沉默集·知识阶级》:“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个地方正酝酿着罢课的风潮。”

引证解释

⒈ 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上课。

蔡元培《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纪念》:“北京国立各校, 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公立各校,常常为经费问题,闹‘罢课’。”
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个地方正酝酿着罢课的风潮。”

罢课的国语词典

教师或学生等因有所诉求而集体停止上课。

罢课的网络释义

罢课

  • 读音:bà kè
  • 基本解释
  • [students’strike] 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上课
  • 详细解释
  • 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上课。
  • 蔡元培《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纪念》:“北京国立各校,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公立各校,常常为经费问题,闹‘罢课’。”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个地方正酝酿着罢课的风潮。”
  • 近义词

    罢课造句

    那里所有学校的孩子都罢课了。
    黑人学生举行罢课一周反对种族歧视。
    两天后,清华、南开和北洋大学都举行了罢课、罢教。
    在当地大学中,一个学生会号召进行为时一天的罢课。
    该处为全省观瞻所系,以致影响宁苏等处,遂有相率罢课、罢市之举。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们作为天津和四川的学生领袖,曾共同为重建现代国体而发动罢课与请愿斗争。
    本周,巴黎一所索邦神学院的学生会投票决定罢课并且封锁校园,以此抗议萨尔科齐先生的大学改革计划。
    讵各学生毫不觉悟,气益嚣张,相约罢课,私自解散,纷纷启行,自称赴京控诉及往各省联络者,络绎于途。
    每次学潮,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都反对学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子,由此被学生指责为“准法西斯蒂主义者”。
    成千上万的学生、教师和医生罢课、罢工、声援矿工的斗争。
    学生不是工人,所以从法律的严谨性角度来说,他们不能罢工。但他们可以通过罢课来表态支持罢工。
    去年老师们组织了一次长期的罢课行动。
    学联、民阵、泛民议员均表明力撑戴耀廷,学联威胁将发动罢课。
    政府面临着学生通过罢课掀起的新一轮反对浪潮。
    这半年多来,我看到日本不少的罢工和罢课,这是民主社会争取新决策、新制度的手段之一,虽然有时也有某种程度的效果,但是为此所造成的公私双方的损失也往往不小。
    但是我们知道,只要老师罢课维权就能涨工资,教师涨工资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滑稽境地。
    洪湖市监利县教师罢课请愿书。
    他对他的同学慷慨陈词说服他们罢课。
    上海人民首先起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大力声援北京学生。
    哈佛大学校报称,曼昆了解了这次罢课事件后在课堂上表示“我觉得他们可能离开的早了点”。

    汉字详情

    bà,ba [ba,ba]
    部首: 520
    笔画: 10
    五笔: LFCU
    仓颉: WLGI
    四角: 6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本义:罢官;免去;解除)

    (2) 同本义

    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吕氏春秋·仲冬》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 赵绾、 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徐阶罢相里居。——《明史·海瑞传》

    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罢谢(辞官去职);罢归(辞职或免官归里)

    (4) 遣返,遣归 。如:罢散(遣散);罢遣(遣散;放遣)

    (5) 停止

    于是罢酒。——《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罢休;罢兵(停止战争);罢手(停止;住手);罢业(停业;罢工);罢战(停战;停止争斗)

    (7) 完毕

    既罢归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

    曲罢曾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吃罢了饭;罢散(谓结束)

    (9) 废除;取消

    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盐铁论·本议》

    (10) 又如:罢弃(废除);罢废(废弃)

    (11) 归,返回 。如:罢出(退出);罢朝(帝王退朝或臣子罢朝退归)

    叹词

    (1) 表示失望、愤恨,常叠用。如:罢!罢!这样的媳妇以后必败坏门风

    ba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cease, finish, stop; give up

    方言集汇

    ◎ 粤语:baa6
    ◎ 潮州话:ba6

    宋本广韵

    [ke]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J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WD
    四角: 367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英文翻译

    lesson; course; class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

    罢课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