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权

bà miǎn quán [ ba mian quan]
繁体 罷免權
注音 ㄅㄚˋ ㄇ一ㄢˇ ㄑㄨㄢˊ

词语释义

罢免权 bà miǎn quán

1.  选民或选民单位依法撤销他们所选出的代表的职务或资格的权利。

right of recall;

2.  政府机关或组织依法撤销其任命的人员职务的权利。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1) [right of recall]
(2) 选民或选民单位依法撤销他们所选出的代表的职务或资格的权利
(3) 政府机关或组织依法撤销其任命的人员职务的权利

罢免权的国语词典

人民对于失职的民选议员或行政官员,以投票方式罢免其官职的权力。

罢免权的网络释义

罢免权

  • 1.选民或选民单位依法撤销他们所选出的人员职务的权利。
  • 2.政府机关或组织依法撤销其任命的人员职务的权利。
  • 3.罢免权对于普通公民来讲,只是“提出人事罢免案的权利”。
  • 罢免权造句

    音频恢复功能,包括:减少噪音,然后点击弹出罢免权。
    对于这样的人,组织不得不行使罢免权。
    党员享有监督权是党员进行党内民主监督的前提。党员监督权包括批评权、检举权和要求罢免权。
    限制董事改选数量的章程条款不属于交错董事会制度,而是对股东享有的董事选任权和罢免权的违法限制。
    进步派为进一步保护公众利益而提倡罢免权。

    汉字详情

    bà,ba [ba,ba]
    部首: 520
    笔画: 10
    五笔: LFCU
    仓颉: WLGI
    四角: 6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本义:罢官;免去;解除)

    (2) 同本义

    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吕氏春秋·仲冬》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 赵绾、 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徐阶罢相里居。——《明史·海瑞传》

    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罢谢(辞官去职);罢归(辞职或免官归里)

    (4) 遣返,遣归 。如:罢散(遣散);罢遣(遣散;放遣)

    (5) 停止

    于是罢酒。——《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罢休;罢兵(停止战争);罢手(停止;住手);罢业(停业;罢工);罢战(停战;停止争斗)

    (7) 完毕

    既罢归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

    曲罢曾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吃罢了饭;罢散(谓结束)

    (9) 废除;取消

    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盐铁论·本议》

    (10) 又如:罢弃(废除);罢废(废弃)

    (11) 归,返回 。如:罢出(退出);罢朝(帝王退朝或臣子罢朝退归)

    叹词

    (1) 表示失望、愤恨,常叠用。如:罢!罢!这样的媳妇以后必败坏门风

    ba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cease, finish, stop; give up

    方言集汇

    ◎ 粤语:baa6
    ◎ 潮州话:ba6

    宋本广韵

    miǎn [mian]
    部首: 207
    笔画: 7
    五笔: QKQ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AHU
    四角: 274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下面是“人”,上面象人头上戴帽形,是冠冕的“冕”本字。由于假借为“免除”义,另造“冕”字。假借义:免除,避免)

    (2) 脱掉;脱落

    免,脱也。——《广雅·释诂四》

    左右免胄而下。——《国语·周语中》

    其将不免乎!——《左传·襄公十年》

    免使者而复鼓。——《左传·成公十六年》

    免胄而听命。——《国语·晋语六》

    秦师过 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谓身不死得免去皮肤也?——《论衡·道虚》

    (3) 又如:免胄(脱下头盔);免丧(脱去丧服);免绖(脱去麻带而仅着丧服)

    (4) 赦免,释放

    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因而获免。——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惠而免之;免囚(被赦免的囚犯);免坐(对罪犯亲属免予治罪);免放(释放);免赦(赦免)

    (6) 逃避灾难或罪过

    诚得如此,臣免死罪矣。——《韩非子·内储说上》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于溷藩以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免死。——清· 方苞《狱中杂记》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宋· 苏洵《六国论》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免却(避免,防止);免身(脱身免祸)

    (8) 去掉;除掉

    了缘道:“这也容易。但我的徒弟乃新出家的,这个可以免得。望列位做个人情。”——《醒世恒言》

    (9) 又如:免虑(免得挂念);免试;免学费;免俗(不拘世俗常情);免责(不受责备);免掉(消除,除去)

    (10) 罢黜

    遂免丞相勃。——《汉书·文帝纪》

    宰说,免成役。——《聊斋志异·促织》

    多自免去。——《明史》

    (11) 又如:免去(免除);免册(罢免的册书);免臣(被罢官的人);免退(撤职)

    (12) 豁免 。如:免丁(免除服劳役);免租(免交租税);免债(免除债务);免试(免除考试);免虑(不必挂念,放心)

    (13) 生孩子。同“娩”

    将免者以告。——《国语·越语上》

    妇人免乳大故。——《汉书·外戚传上》

    朔妇免身生男。——《史记·赵世家》

    (14) 又如:免身(分娩);免乳(分娩)

    (15) 不允许 。如:闲人免进

    (16) 分开;分离;别离

    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子·解老》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

    (17) 通“俛”。低头

    冯忌接手免首,欲言而不敢。——《战国策·赵策四》

    (18) 通“勉”。努力,尽力

    使百吏免尽。——《荀子·王制》

    免耕杀匿,使农事得。——《吕氏春秋·辩士》

    英文翻译

    spare; excuse from; evade

    方言集汇

    ◎ 粤语:man6 min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1 [东莞腔] men1 [海陆丰腔] mien1 mien3 [宝安腔] men1 [客英字典] men1 men3 mien3 [客语拼音字汇] mian1 [梅县腔] men1 [台湾四县腔] mien1 mien3 [陆丰腔] mi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亡辨仙B開上聲開口三等仙Bmĭɛnmienx/myeen
    quán [quan]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S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E
    四角: 479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雚( guàn)声。本义:黄花木)

    (2) 同本义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3)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4) 亦称秤锤

    正权概。——《礼记·月令》

    (5) 权柄,权力

    大夫执国权。——《谷梁传》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利害之权。——清· 黄宗羲《原君》

    皇上无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无权矣。

    (6) 又如:权牟人主(权力与君王相等);权珰(擅权的宦官);权宠(权势与宠幸);权臣(握有权势而专横的臣子);掌权;专权(独揽大权);兵权

    (7) 权宜、变通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8) 又如:权数(应变的机智);权巧(权宜善巧);权正(权变与常道);权制(权宜之制);权计(权宜之计);权书(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9) 谋略,计谋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10) 又如:权属(即权术。有心机有手段);权士(谋士);权用(谋略、才干)

    (11) 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韩愈吏部权京兆。——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2) 又如:权官(指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13) 权利 。如:选举权;生存权;人权

    (14) 通“颧”。颧骨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15) 姓

    动词

    (1) 称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权称(用秤称)

    (3) 衡量,比较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 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注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4) 又如:权时苟重(衡量时势而苟且顺从);权度(权衡度量);权量(犹权衡);权准(权衡的准则)

    (5) 平衡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副词

    姑且;暂且 。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

    英文翻译

    power, right, authority

    方言集汇

    ◎ 粤语:kyun4

    宋本广韵